让德育无处不在

2022-08-16 08:20: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德育无处不在》,欢迎阅读!
德育,无处不在
让德育无处不在

摘要】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奉献、谦让、关心集体、关心他人,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把思想品德课和其他课结合起来,让德育无处不在,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又一途径。 【关键词】吸引力 相融 双赢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8010601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能否将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进行接轨,让德育无处不在呢?本人想就此谈以下几点: 让思想与品德课具有吸引力

小学生是真正的儿童。他们由一个在幼儿园或家庭中自由自在、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孩子变成一个受纪律和制度约束的、以学习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恰当的、有关的活动或游戏是非常必要的。新课程观要求教师要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单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把道德教育融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 语文课与思想品德课相融

其实,各门学科之间或多或少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想,能否将语文课带进品德课,让品德课融入语文学习之中,让语文课的魅力一样光彩照人,同时又服务于品德课呢?在思想与品德课上,有很多任务是多元化的。在完成这些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美丽的校园》时,要激发学生去观察、去发现校园的美。观察、发现之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就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等。再如:现在正在进行中的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秋天》,共有两篇主体课文《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以及一篇阅读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来临及大自然的壮美。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的需要,与《思想与品德》课中的第一单元《走进自然》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把知识载入活动,寄课堂于游戏。在学生学习语文课之前,就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秋天,寻找秋天。这样也就达到了语文课和品德课的这一部分共同的教学目标——亲近大自然,探究秋天的特征,了解秋天到了身边有什么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感悟进行思想教育 让品德教育与生活接轨,实现双赢

所谓教育无时不在,其意义也在于把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放在每时每刻。教育要回归生活,我们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从身边发掘素材,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

一方面,学校教育无可厚非地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我们教育,我们的课程更要重视、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我们争取通过思想与品德这门课程的实施让儿童学会营造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积极、快乐、负责、有爱心、有创意、肯动脑的生活。然后,把这种生活,


这种积极的、健康的、快乐的、负责的、有爱心的、有创意的、肯动脑的生活态度带入他们的语文课堂中。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能力和素养内化为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品德课上,我们不要以学习书本上的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那种唯书本学习至上,轻视其他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狭隘学习观是不适合儿童的。同样的,在语文课上我们也要破除这种狭隘的学习观念,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多元化地学习种知识,获得多种能力。在品德与语文接轨的过程中,我们既把品德课的活泼带给了语文课,让孩子们喜欢上了语文,也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真正实现了双赢。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作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顾问吉姆·欧文指出:教师的作用应当是针对儿童去做,而不是给儿童做。我们必须承认,儿童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他们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特征和生活方式,承认他们的生活与成人的等价性,尊重他们现实的生活及其兴趣、需要、游戏等的独特价值,而不仅仅将之视为一般意义上的手段或工具。从多元智力的角度,欣赏每个儿童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倾向、性格特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让每一个儿童能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中发展潜力、健康成长。教师的另一作用——为人师表。由于我们面临的是小学生,他们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老师的行为方式、人生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学生。所以,我们自己在平时工作中,在德育方面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凡事从做起。 总之,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成长为一个伟大的,至少不卑微的人,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我们要让德育在潜移默化中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每位学生,直到这种教育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Wt.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