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欢迎阅读!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
作者:姚本先
来源:《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20年第05期
由任其平教授领衔的团队所著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服务状况(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2月版)一书,基于新时代、新任务和新挑战,全面展现了中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心理服务领域的实践与创新。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及南京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院重点新型智库的研究成果,该书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服务状况两条主线出发,在传统心理病理学基础上,增添了积极心理学视角,围绕中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积极心理品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及服务状况、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站点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从而助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创新实践。认真研读,该书有以下特点:
该书立足健康中国战略布局,“以积极心理品质促进新时代心理育人”为理念,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服务状况的新情况、新进展,剖析了当前该领域研究与实践的主要不足之处:缺乏时代性、整体性和权威性。以反思为动力,研究者一方面通过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71550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阐释了未成年人具有时代特征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家庭、学校、同伴群体、社区及文化等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抽样调查了各省及直辖市24所中小学、12所服务站点,各自治区12所中小学、6所服务站点的300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150名服务站点负责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实地考察了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管理运行情况。这一系列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举措,为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制定与政策建议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理据翔实、紧跟前沿。0~12岁是父母陪伴儿童的最佳时期,如何让他們养成规矩意识和行为?未成年人的可塑性大,社会环境对其影响潜移默化。针对一些生存和生活状况比较特殊的,如离异、贫困、丧亲、留守、流动等家庭的未成年人,如何培养和塑造他们的心理韧性来战胜逆境?除了家庭、学校给予的关爱之外,社区要有哪些“暖心”服务?如何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实现全社会、全网覆盖?对于这些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该书以发展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视野,通过厘清各学龄段、处境不利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积极心理品质,审视和阐释了文化环境、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等社会支持系统对塑造未成年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健康心态的重要作用。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外源性动力来自“健康中国”战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等10部门印发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文明办协调各相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J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