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上帝也疯狂》中看阿多诺的自然美学思想

2023-09-29 16:3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电影《上帝也疯狂》中看阿多诺的自然美学思想》,欢迎阅读!
多诺,中看,美学,上帝,自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电影《上帝也疯狂》中看阿多诺的自然美学思想

作者:李海婷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9

摘要:阿多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作家,在其美学思想中,他提倡重新找回长期以来被压制的自然美,这一点在电影《上帝也疯狂》中得以体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本真的追求,同时又凸现了现实工业社会与自然的矛盾。 关键词:自然 美学 现代文明

作者简介:李海婷(1984-),,汉族,山东青岛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阿多诺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美学思想是以他独特的否定的辩证法哲学基础的。他强烈反对自黑格尔到卢卡奇以强调总体性同一为特征的辩证法,认为总体整体同一性都是虚假的,是对个体性、差异性、丰富性的粗暴干预与整合。在阿多诺的美学思想中,他强调自然美,就是要重新找回长期以来被压制的自然美。他对启蒙理性的批判正是为了最终实现对整个现代社会的救赎。在他看来,现代社会要摆脱困境,只有通过记忆来救赎那些被同一性思维所排除和压抑的事物,救赎受压抑的现象,特别是动物,风景与妇女等等。而美学就应当重新考虑还原自然和自然美,使自然恢复魅力。阿多诺在《美学原理》中论述自然美时明确表示:“自然美景旨在证实客体在主观经验中的优先地位或次序。自然美被感知为确实有效的和不可理解的东西。”[1]

电影《上帝也疯狂》也反映了对自然本真的追求,崇尚自然美,反对工业社会的印迹,从这个意义上讲, 也体现了阿多诺所追求的自然美。《上帝也疯狂》系列讲述的是在非洲的卡拉哈里地区,生活着一群生性乐观、知足自在的布希族土人,两万年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虽然距离现代化大都市仅六百哩,但他们对于现代化的事物却一无所知。这个半原始的人类社会没有所有权,布希族人与世无争,过着单纯快乐的生活,却因为一只从天而降的可乐瓶发生了改变。这个来自文明世界的产物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也引发了嫉妒和仇恨,为了丢掉上帝赐予的”“礼物,部族成员基踏上了漫漫路途,也由此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引出了种种故事……《上帝也疯狂》就像一部活动着的人类文明简史,生动、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片中有原始部族也有现代社会、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多种社会形态纵横交织在一起,多种文明集中地冲突着又温和地共生着。来自各个地域、阶级与国度的人们彼此好奇地观望着、谨慎地试探着、滑稽地碰撞着、真诚地感动着,所有矛盾都被处理得并不那么激烈,反而极富趣味与人情味。在《上帝也疯狂》里,随处可见导演对人类自身发展的思考:文明在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还附带了些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什么我们想方设法节省人力、改进环境,反而使生活变得更加复杂、紧张?……所有这些都具体化在了一只可乐瓶上。无疑,可乐瓶再适当不过了——它是原始部族接触现代社会的媒介、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也最能够代表美国对他国的文化侵袭。与其说它是上帝赐予的,不如说它是上帝授权人类制造的。这部电影的初衷,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了人们对天然本真的一种呼,呼吁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美。

在阿多诺看来,正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现代技术压抑了自然美,在电影中,可乐瓶就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一个缩影,整个电影都是围绕这个可乐瓶带来的困惑展开的,本来,布依族的生活非常安静和谐,但是就是这个新东西的出现,大家变得好奇起来,大家渐渐发现了这个神奇的东西原来具有很多用处,于是每个人开始争相使用,从而引发了人心里的私有欲望,人们都想把这个东西据为己,由此引发了矛盾,甚至出现了打斗,这可以说是有一个可乐瓶引发的矛盾,但是深究其原因,现代文明破坏了和谐自然。

从电影的另一个角度,就是布依族土人最后帮助现代人们成功打败了反动的坏人来看,其实这也是对布依族土人存在的一种肯定,现代社会的人们习惯了使用现代文明造出的工具,在大自然面前却无能为力的时候,还是要求助于完全生长于自然条件下,除了自己的双手之外没有别的工具的布依族土人,这反映出来对自然的一种救赎,充分肯定了自然的力量,人类最终还是要依靠自然的力量,回归自然,才能最终得到自我的解放。

我们可以看出,其实阿多诺对自然美的充分肯定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看出他对文化工业的批判,而最终的根源在于他对人类自由的坚定信念和现实关怀。物质资料的丰富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消灭,并没有带来理想中的人类自由。在《上帝也疯狂》中,我们可以看到,采取现代工具辅助的人们需要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而布依族的人们却完全是无忧无虑的,没有来自上级的压迫,没有现代社会的空气污染等,现代文明社会的统治逻辑加剧了人们的异化程度,它借助文化工业的麻痹功能阉割了人们争取自由的原始动力———阶级意识和主体意识。阿多诺批判的真实意图在于批判政治极权主义。争取人类自由,是阿多诺自然美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实真正的自然在现实中难以存在,那自然美又如何得以表现?阿多诺认为,自然美不通过自身直接来表现,而是通过艺术间接来表达自然美要呈现的东西。他这样概括艺术与自然美之间的关系:“若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从艺术观点来看,调解也是这一关系的特征。唯心论以为艺术即自然,但在事实上,其关系在于艺术寻求自然允诺的东西。”[1]在阿多诺的美学中,艺术表现救赎的自然美只是一种精神观念性的存在,艺术家们只能同过各种方式来还原自然,给人们一种直观印象,然而这只能是观念上的救赎与解脱。

从某种意义上说,阿多诺的自然美观具有极大的矛盾性。一方面他要在自然的审美欣赏中赋予自然本身以优先性,但另一方面又认为:在现代社会,现代文明对自然已经吸收和同化了,正的自然在现实领域已经不可能存在,人们只能从艺术中寻找自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 阿多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M].张峰,.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G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