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统编版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听课笔记》,欢迎阅读!
教学文档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听课笔记
本单元是利用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备课过程中,老师需要慎重筛选材料,与课文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援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未来,需要学生自主寻觅材料,去读懂文章,读懂一本书。
古诗更是如此,一方面,时代距离学生较为遥远;另一方面,古诗的言语精炼,更要借助资料来援助理解。
一、简单介绍宋朝的背景(补充资料) 1、介绍北宋的覆灭:1127年靖康之耻。 2、介绍南宋的成立。
——北宋、南宋,是后人依据都城位置来命名区分的。 3、北宋与南宋的地图比照
——理解南宋的读书人想通过写文章,呼吁政府收复的决心。 二、学习古诗 〔一〕(题临安邸) 1、释题
临安:当时的南宋都城,现在的杭州;邸:旅店。 2、读诗〔依据平仄来读〕 ①老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
②教读法:二字二字一停,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四声是仄声〔入声字是仄声〕。板书标记平仄。注意:第二、四、六位置上的字,仄声要短促,平声要拖长。
③学生一句句跟老师读。
〔第—次听朱老师的课,是杜牧的(江南春)。当时觉得朱老师平仄的读法非常有韵味,配合音乐来读更能感受到格律诗的韵律美、画面美。朱老师在引导学生读平仄时,不会强硬地改正,不求一步到位,而是让学生在听、读中
.
教学文档
感受,读不到位没关系,潜移默化。〕
3、简单理解诗意 ①第—、二句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老师点拨:山外山、楼外楼,是现在的两家酒店。当时的杭州,达官显贵享乐的地方非常多,歌舞升平。
②第三、四句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老师点拨:醉:沉醉,暖风:比喻安逸的生活。达官显贵沉醉于安逸的生活中,把杭州当做了当时北宋的都城汴州,已经不想去收复失地了。
4、再读古诗,感受平仄的韵律。 〔二〕(示儿)
19000多首,这首诗是他的绝笔,是临终时对儿子的嘱托。 2、读诗〔依据平仄来读〕 ①老师范读,让学生感受。 ②学生一句句跟老师读。
③依据刚刚所学,一起标平仄,再依据平仄来读。 3、理解诗意 ①你读懂了什么? ——…… ——同:统一
②你有什么地方不懂?〔学生相互解答〕
——死去元知万事空?老师引导:这里正确的语序应是:元知死去万事空,我原本就了解人死了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为了符合格律,就颠倒了语序。
——北定?平定北方。 4、带着理解再读古诗。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Eo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