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名词解释(16)

2023-02-27 23:3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外国哲学名词解释(16)》,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哲学,外国,16
宇宙论:(cosmology)研究宇宙的起源、结构、永恒性、有机性或机械性、规律、空间、时间、因果性等性质的理论宇宙论与本体论的区别在于:宇宙论探求这个世界什么是真实的,而本体论则探求对任何世界都有效的关系与区别。该词最早由德国沃尔弗使用。他把哲学分为实践与理论两部分,实践部分包括伦理学家政学、国家学,而理论部分则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神学。在理论部分的四个分科中,本体论以存在为研究对象,宇宙论以宇宙为研究对象,理学以灵魂为研究对象,神学以神为研究对象。沃尔弗认为宇宙论相对于神学与心理学研究作为一个整体的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等问题。

18世纪已经普遍运用沃尔弗关于宇宙论的提法以分析哲学史问题,如德国康德把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的从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来证明上帝存在、从动力因来证明上帝存在、从可能性与必然性来证明上帝存在,归纳为宇宙论证明。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宇宙论的四个二律背反,实即总结了以前哲学中宇宙论的对立观点。这四个二律背反是宇宙在时空中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宇宙由单一物构成,还是由复杂物构成,或由不能无限分割单位构成,还是由可以无限分割单位构成;宇宙中有必然性,还是有自由的开端;宇宙由神创造,还是不由神创造。这些宇宙论上的问题在西方哲学中仍然以宇宙论形式出现。黑格尔认为宇宙论的研究包括世界的偶然性、必然性、永恒性、有限性、规律性、人的自由和恶的起源。英国怀特海把他所著的《过程与实在》中的过程哲学说成是一种宇宙论,实际上是把宇宙论与形而上学等同,因为该书的体系实际是一种可以解释我们的任何经验因素的一般的观念的框架。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唯物主义出发,认为宇宙论的问题均由哲学世界观决定,没有单独的宇宙论。

价值论:(theory of valueaxiology)亦称“价值哲学。关于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哲学理论主要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阶级、社会的意义。某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就是该事物和现象成为人们的需要、兴趣、目的所追求的对象,但人的需要、兴趣、目的是随着社会环境而改变的,因而价值是通过人的实践而实现的。价值表现经济现象、政治现象、伦理现象、美学现象及其他人的认识对象之中。

价值的理论为以往许多哲学家所探讨,但他们只是从不同角度,对不同对象进行分析。到20世纪,一些哲学家把政治的、伦理的、美学的、逻辑的、有机体的等不同类型的价值,作一种单一的综合的分析,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即价值论,并依据希腊语的axios(价值)logos(理论)构成axiology一词,以表示这门学问的特征。该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拉皮埃(Paul Lapie,18691927)在《意志的逻辑》中提出,后由德国E.哈特曼在《哲学体系纲要》中作了系统说明。在西方哲学史中,哲学家很早就对价值进行了研究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认为价值的本质是数,如健康是“7,正义是平方数。柏拉图认为,价值是理性的本质,即理念,人们通过直观所察知,而且它具有一个等级的体系。亚里士多德认为价值在于人的兴趣,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目的,而目的都趋向于至善,因而至善是一切事物的最高价值。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就是价值。斯多亚学派认为德行才是价值。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认为上帝是最高的价值,苦行、对上帝的追求、对来世的希望是最大价值。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以过理性生活,争取自由与平等,提高人的地位、尊严为人的价值。现代西方的许多哲学流派都研究价值。德国尼采提出推翻一切以前的价值,代之以超人的价值观念。文德尔班提出普遍价值学说(即“规范论”),认为在一个人的特殊估价之外,有一种共同承认的普遍价值,哲学就是关于普遍价值的学说。以文德尔班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的价值论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价值哲学的集中表现。

此后的价值论大致可分为下述不同的观点,即客观的价值、主观的价值、兴趣的价值、情绪的价值、实证的价值、实用的价值、主客观反应的价值、存在主义的价值等。E.哈特曼与英


F.C.S.席勒认为有一种理智的有等级的价值世界;美国培里把价值看成是任何有兴趣的对象;英国摩尔认为价值来源于直觉;奥地利迈农认为价值是人对外界世界的反应,并认为有四种类型的价值观;美国刘易斯认为从人与世界的联系看,价值有五种类型,即效用性价值、工具价值、固有价值、内在价值、辅助价值;美国杜威同意刘易斯的分类价值,但强调人的主观评价是价值的关键;石里克从主观的评价出发,认为价值是相对的;法国萨特认为价值是从人的存在的处境中发现的,因而价值是存在主义的、经验的、相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的本质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任何价值都有其客观的基础和源泉,具有客观性。价值是客体属性的反映,又是对客体属性的一种评价和应用价值是人的某种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客体属性的特定方面的交接点。人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在现实的人同客体的实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即在社会实践中确立的。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人们才能发现客体事物及其属性对自已的实际意义,并自觉地建立起同客观事物之间现实的价值关系。

一元论:(monism)主张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的哲学理论。与“二元论”和“多元论”相对。该词最早由德国哲学家沃尔弗创造,用以指那些在心物问题上只承认心灵或只承认物质哲学理论古希腊巴门尼德和荷兰斯宾诺莎是实体一元论者,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实在的,现象是虚幻的;斯宾诺莎则认为实体与自然界、神同义,是唯一的实体,它表现为属性与样态。古希腊德谟克里特与德国莱布尼茨是属性一元论者,前者主张原子是多数的,但属性则是同一的;后者主张单子分为等级,是多数的,但属性是同一的。此外还有中立一元论,其代表是英国罗素与美国W.詹姆斯,他们均认为实在既不是心灵的,也不是物质的,而是一种中立的材料即经验它构成心或物这两种类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元论可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它们以精神或物质为世界本原为特征,前者主张物质产生万物,后者则主张精神产生万物。

实体一元论:(substantive monism)在心物关系上,从实体的一元说明其一元性的理论

属性一元论:(attributive monism)在心物关系上,从属性的同一说明其一元性的理论

中立一元论:(neutral monism)主张由一种中立的材料构成精神的东西或物质的东西的理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EZ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