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作文】2021届松江二模作文:利他vs利己

2023-02-10 07:37: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模作文】2021届松江二模作文:利他vs利己》,欢迎阅读!
松江,作文,利他,利己,2021
利他,是人性更美好的追求

By:贺贺老师

人的本质是利他还是利己?

为什么命题中我们要生硬地撕裂两者的关系呢?愚以为,正是当下生活中损人利己的,损公肥私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引起我们对两者关系的不断反思北大的钱理群教授更是痛感时代缺乏利他主义者,痛批不断涌现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

的确,利己为个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障,利他永远是我们人性中更美好的追求。

首先,没有利他行为,仿佛撕掉了我们身上生而为人的一块显著的标志。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比起利己诸如此类的本能的做法,利他行为与精神是我们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没有利他行为,我们仅仅就是帕斯卡尔笔下的会思考动物而已,但难以被定义为人,更难以成为高尚的人。

其次, 利他精神指向的不是卑下的人格,而是个体的精神的高地,是道德情操的珠峰。如果不能摆脱利己思维的禁锢,达到利他的境界,追求较高的道德与天地境界,是超脱了利己思维的人,历史会铭记范仲淹与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史书赞写横渠先生与他的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人民群众会钦佩周恩来与他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利国利民的情怀!反观历史上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自私自立的贪官污吏和珅之流却遗臭万年,为人不齿。

利他更为我们群体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提供了诸多的保障与向上向前的可能性。抗日战争不会忘记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无数的无名战士的牺牲,利他精神为我们换取和平与安定,武汉疫情席卷之势在最美逆行们的利他精神中消解而逝,利他精神为我们民族换生命的延续,汶川地震、九八洪水、四川木里森林大火、利他精神为我们民族换取战胜困难的力量。

追求利他,并不说一味地忽略利己,抑或要求个体舍弃个人利益。

美国心理学家艾索博和威尔逊在《为他人》中,提出多元的动机论,人的行为的动机可以包括利己和利他,人有利他行为,并不意味着不利己。我们可以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利己利他的统一 ,从而实现人生的真正的价值。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同时,反对损人利己,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是我们常人在庸常状态在平衡两者的可以践行的圭臬,而跳脱利己的禁锢,超脱利己之心,以利他之心反哺社会与人民,则永远是我们人性更高尚的,更美好的追求。




图片 图片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点豆种芝麻

拓展阅读

人为什么有利他行为

有一则消息说,1011日晚常州高速公路上一辆汽车撞上护栏燃烧,火光冲天,却不见车内有人逃出。后来才知道,车内的一家三口已全部被好心人安全救出。人救出才5秒钟,汽车便发生爆炸。我由此想起了不久前美国媒体报道的一桩消息,美国伊利诺州75岁的的退伍军人弗尔农(James Vernon)在图书馆担任义工教授西洋棋时,突然有一名手持猎刀的暴徒闯入教室。面对舞刀的暴徒,弗尔农空手夺白刃,将暴徒制伏缴械,虽然他自己被刺伤,但让16名学生毫发未伤。

这两件舍己救人的事迹令人钦佩,是因为当事人做了一般人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舍己救人者被称为英雄,不仅因为他们勇敢,而且更因为驱使他们勇敢行为的是利他动因,而不只是为了自己保命。

人为什么会有舍己救人的利他行为?一般凭常识和经验的回答是,这是一种本能的,不加思考的良心行为。但是,人这种良心激发的本能利他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美国心理学家艾略特·索博(Elliott Sober)哲学家大卫·威尔逊(David S. Wilson)合著的《为他人:无私行为的进化和心理》(哈佛大学出版社,1998年)便是要从人类的进化来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个答案。

利他分为两种:生物利他和心理利他。生物利他是一种本能行为,如果一种行为损害行为者自己的利益而使他人受益,那就是利他。不会思想的生物也可以有生物利他,例如,蜜蜂为保护蜂巢蛰人后死去。心理利他则是一种动机行为,这种利他因有帮助他人的想法、冲动、情感而起。这两种利他之间的联系可能就是人类的进化。

达尔文在《人类起源》The Descent of Man 1871)中述及部落战争中的个人勇敢行为,他们为部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达尔文因此设想,如果个体竞争是一种以利己为原则的自然选择,那么,舍己为群的利他特点不能用同一群体中个体竞争的自然选择来解释。所以他提出了群体选择的假设。

蜇刺后死去的蜜蜂、自己不育后代的工蚁、人类舍己救人的道德行为之所以在进化过程中产生,是因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使然。进化的利己特征只是在个体层面的自然选择中形成的,而在群体层面的自然选择中则会产生利他的特征。尽管达尔文只是稍微提到了群体选择,但在进化心理学现代综合时期(约1930-1960这个观念受到了进化心理学家们的高度重视。然而,自1960年代后,由于利己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唯一可靠的自然选择,群体选择的观点遭到冷落。索博和威尔逊的《为他人》就是为了要扭转这一趋势,从进化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18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