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脾虚的症状及调养

2023-01-01 15:56: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脾虚的症状及调养》,欢迎阅读!
脾虚,调养,症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脾虚的症状及调养

作者:袁菊花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5年第07

摘要:中医之脾是中国人身体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中医分外强调、分外呵护的理由之一。而脾虚则涉及到人体多种器官功能状态,以使得人们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本文从脾虚的主要表现症状及调养来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脾虚 症状 调养

中医说的,不是横在腹中的那个可以切除的实体脾脏,而是涉及消化、呼吸、免疫、循环、运动等多个系统的功能总称。如果打比喻,中医之脾,就像是养育了万物的土地,一片贫瘠土地上的生命肯定缺乏生机,一个脾虚的人自然也是病弱的、早衰的。对中国这个崇尚土生万物的民族来说,脾之于人,如土之于民,所以中医才会赋予一个极高的职称”——“后天之本

脾虚之所以常见,和它的两个致虚因素有关:一个是劳倦,一个是忧思。前者伤身,后者伤心,而这两点又与中国人长久以来的生存环境与民族性有关。中国人是心思细密的农耕民族,几千年都靠在土里刨食,其间颠沛流离、民不聊生是常有的事儿,这种艰难的生存过程、身体上的劳损和精神上的煎熬其实都在伤脾。中医之脾,于是就成了中国人身体的一个薄弱环节,而这也是中医对其分外强调、分外呵护的理由之一。

创制了补中益气丸的名医李东垣,早在金元时期就写出了中医经典《脾胃论》[1],这本实用价值远在《黄帝内经》之上的古籍,全书都在强调脾气一虚,百病丛生。中国文字对羸弱病态的形容、对生机不足的描述,其实都是脾虚之态,诸如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 脾气虚是中医的概念,大家常常说起这个词。很多人一说到脾气虚,就会想到消化不好。事实上,脾气虚涉及的范围远不止消化方面的问题[2]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公布过的健康指标,描述的其实也都是脾气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判断人健康、衰老与否的三大指标是说得快、走得快、拉得快,这三个生活的细节体现并概括了身体最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脾主肌肉,病色为黄,肌肉的无力和肤色的萎黄,都是脾虚之相。这种无力可以延展到各个器官,因此,疲劳、虚胖或瘦削、便秘或便溏,甚至包括心脑的供血不足、疾病的慢性迁延、女人面容的不紧致以及平胸垂臀……归根结底都是脾在各个脏腑行使功能时的无力、不足所致,而最能昭示女人老之将至的黄脸婆,更是脾虚病色的显露[3] 脾虚的五大症状: 症状一:食欲下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症状二:舌苔有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同时,在夏季,脾湿的人也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症状三:湿气重

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体虚是身体脾胃功能减弱衰退导致的。体虚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的能力减低,营养不能消耗掉于是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症状四:早起不适

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

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症状五:入厕宿便异常

如果出现宿便形状软烂、黏腻即为脾湿的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现象。

因此,中国人最可以也最应该举国同步的养生大法,就是补脾。补脾的药与法,是所有补药补法中最和缓、最能药食同源、最可以长期服用、最能融入每日生活的。补脾这件事关体质、疾病、健康、衰老的保养之事,本来就该是中国人持之以恒的生存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补脾宜食食物: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桂鱼、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忌食食物: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莱、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中医脾虚证的药物治疗:

脾虚呕吐证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脾虚泄泻证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脾虚水肿证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宜温脾利水消肿,方选实脾饮加减。脾虚出血证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宜健脾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加减。 参考文献

[1]关勇建,范海斌.补中益气汤加味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03

[2]黄丽琼,黄贵华,林华胜,周衡.关于脾胃气化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212

[3]余九峰,黄贵华.脾胃气化学说在临床应用的进展[J].四川中医,20140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xo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