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园文化墙图片设计方案(大全)

2022-08-12 17:2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校园文化墙图片设计方案(大全)》,欢迎阅读!
校园文化,高中,方案,大全,设计
总体设计主题:以梅花的品格、风骨、精神来倡导:以梅言志,以梅励志,以梅树德,以梅铸德,以梅为师,以梅为友的高尚情操。

总体设计理念: 以“梅村镇” 的名字和历史文化渊源为中心来进行校园文化的理设计

总体设计规划:



十大文化之源为主题的创意设计



)江南立国之源:以汉字篆书“国”字雕塑的形式,来体现汉字之美,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通过许慎的《说文解字》来讲述“国”字的定义。

1



)中国运河之源:以泰山象形石中的天然河流和古代岩画艺术来展现中国运河的古代文明。 3 )中华吴氏之源:以汉字篆书“吴”字雕塑的形式,来体现汉字之美和吴氏的历史根源。

2



)中华道德之源:以天然奇石“泰伯石”为基石,篆刻“至德”二字,激励师生们来体会和传承泰伯三让王位的至德至仁之心。 5 )江南教育之源:以泰伯教化先民群雕图来表现江南教育的起源。 6 )农桑文化之源:以一片铸铜桑叶上卧吐丝春蚕的雕塑,来警醒师生们不忘泰伯奔吴时恪守的“农桑乃衣食之本、国用之源”的训诫。 7 )中国水军之源:以一只古船的造型来展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水军的起源。 8 )江南梅文化之源:以梅花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来纪念泰伯夜奔 江南,拴马于枯树桩, 到清晨, 见枯枝上梅花朵朵, 喜出望外, 顿悟此地为宝地, 于是为其取名“梅里” ,建勾吴之国,由此代代相传,终成一邦。 9 )中国女军之源:以一位少女拉弓侧身像,来表现为验《孙子兵法》在这里 “演兵斩王妃”,建立了中国第一支女军的历史

4



)中国军事著作之源:以半打开状竹简与《孙子兵法》十三遍为主题雕塑,来展现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孙子的“兵经” “兵学经典”。

10



表现形式:以主题雕塑为表现形式。



材质:以天然奇石、锻铜、铸铜为主要材料。文化为主题的创意设计

校园植被:以栽种多样化品种的梅花为主,梅花同时开放时,银装素裹、満园清 香,师生宛若身处香雪海中,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美的陶冶。 主题雕塑古梅苍石:古树梅花、梅影苍石,花影相随,情趣盎然。表现形式:天然奇石 -“泰伯石”

梅花书苑:以寻梅苑、品梅苑、赏梅苑、咏梅苑、颂梅苑、忆梅苑、画梅苑为主


题,通过梅花的标本、书籍、书法、画卷、楹联等艺术表现形式,全方位的诠释梅花的品格、风骨和精神。 形式:梅花博物馆

以梅为主题的校园活动:

1、理念

优化的校园环境,不仅令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而且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 蹊”般的巨大而神奇的教育力量。 环境的优化, 应当如同亚里斯多德谈到音乐所说的一样,“并不只是为着一个目的, 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 我们学校称“梅村中学”,我们以“梅”为依托,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构建我们独具 特色的校园文化 2、方法与策略



)种梅树,寻梅根,以物化人——随风潜入夜

梅花历来被骚人墨客所吟诵描绘, 她是中华民族坚强品格的化身, 她是英雄气节的象征。为了达到“借山光以悦人性,借湖水以静心情”的目的,学校充分利用 花坛苗圃广泛种植梅花,如白梅、红梅、绿梅、乌梅、腊梅等,营造一片梅林雅 境,为学校构建“梅”园特色夯实了物质文化基础。同时,学校还组织师生参与 植梅树、给梅树浇水等校园建设活动,使师生在劳动中创造美、感受美,在让梅 树入土扎根的同时, 也让梅树的形象在自己的心中扎下了根, 起到了“随风潜入夜”的物化效果。 2 游梅林,赏梅花,以境染人——润物细无声

1



古语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每到梅花开放的季节,学校都组织学生游梅林,赏梅花。让 师生在观赏中感受梅花的清醇、美丽、典雅,感受梅林的清香怡人。这样,自然 能唤起师生美的意识, 使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 也就自然染于梅花的骨气、梅花的品格、梅花的精神,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3 办梅展,诵梅诗,以文育人——无声伴有声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精神,让梅文化成为校园特色文化,让梅精神成为校园精神, 学校除了种梅、赏梅,更重要的是开展一系列的“学梅”活动。首先,学校立足课堂,利用语文、自然、美术等学科教学,从文本中学习了解有关梅的知识, 为梅文化的积淀打下基础。其次,学校放眼课外,开设校本课程——诵梅诗。通过广泛积累并诵读有关梅的诗词歌赋,把“诗教”引进校园,更把梅文化渗透于 诗教活动。再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利用班队活动开展“说梅” “唱梅” 等活动,在说唱中领悟梅花的精神;利用每年的“校庆” “元旦”,学校举办书画作品艺术展,在艺术创作中再现梅花的形象。自筹划设计“梅文化”特色校园 起,每年的校园艺术展中,画中必有梅花,字中必书“梅”句,图中必摄梅影。 孩子们用心写下梅“不要花中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的清正,用情画下梅“已 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的傲骨, 用镜头拍摄下 “她在丛中笑” 的乐观豪迈。


)品梅魂,立梅格,实践做人——修身又养性

当种梅成为一种乐趣、当赏梅成为一种享受、当赞梅成为一种表达时, “梅”的精神已根植于心, 已成为校园主体心中共同的价值取向, 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主题。此时不学, 更待何时?学校根据各年龄段的特点, 组织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动:开展有关梅花的知识竞赛 开展有关梅花的作文竞赛演讲比赛, 让学生们以梅的品格要求自己,以梅的精神鼓舞自己,在实践中获得新知,得到新体验。 学校还针对“学梅”,积极组织实践创新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以“梅”为主体的 “校徽设计”活动,并拟编独具特色的校训——“学习梅花:傲霜斗雪的高尚气 节,清正高洁的高尚品格,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乐观向上的豪迈情怀。 ”通过实践创新,既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体会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 谛所在;既弘扬了民族文化 又使校风清醇, 使学生真正懂得 “不经一番风霜苦, 哪得梅花扑鼻香”的深刻内含,从而更加敬梅品、立梅魂,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 践行梅花的精神,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ts.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