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儿童心理》读后感

2022-08-16 09:19:4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6《儿童心理》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儿童心理
读《儿童心理》心得体会

暑假如期而至,人心欢快。人们都很开心的计划着假期该如何度过。可是我觉得在闲暇之余还应该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所以我读了这本《儿童心理》。深深的体会到这本书的好处。

《儿童心理》的作者是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他所写的儿童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系统的科学也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依据。在教育家看来,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教好儿童。

我读这本书虽然只读到了第二部分,但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如“儿童期”意义。陈鹤琴解释:“环境愈复杂,儿童期愈长,学习机会愈多。天赋的智力发展愈快。然后才可以适应复杂的环境,所以儿童期实在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他还将儿童期的作用形容为“改进家庭、改进社会和促进文化的原动力。

还有,在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里有“勤有功,嬉无益”的说法。陈鹤琴却认为:“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动作,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他将游戏的价值归纳为:1、发展身体。2、培养高尚道德。3、能使脑筋敏锐。4、为休息之灵丹。我很认同他的这些说法,有些家长逼着孩子一味的学习没有游戏活动,把孩子学习的疲惫不堪。这样很不好,孩子学习就应该劳逸结合。

在这本著作中陈鹤琴还归纳了发展儿童思想的教育方法:1、儿童自己能思想到的你切不可代他思想。2、使儿童得到充分的思想机会,可以特意设置种种新动境,新问题,叫儿童来适应,来解决。3使儿童得到丰富的经验经验是思想之根本。4、教儿童善用语音文字以及学习种种美术。言语是思想的利器。5、改正儿童的错误思想。我觉得这种教育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的思想以及独立的生活习惯。

1


陈鹤琴还在儿童心理的研究中将幼儿的生长阶段分为新生儿期(新生),乳儿期(新生后到1岁左右),步儿期(1岁左右到3岁左右)幼儿期(3岁左右到6岁左右)。各种时期幼儿的生理、心理、动作、情绪等呈现不同特征。根据幼儿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规律,以动作教育做起。

现在有许多父母深恐儿童爬行时会跌伤或者是吧衣服弄脏,便禁止儿童爬行。哪知道爬行是儿童学习行走的最好练习机会。儿童可以因爬行而使背肌充分地发展。禁止儿童爬行,无异于剥夺儿童学习走的机会。父母这种态度首先必须改变。我觉得就应该有他自己的生规律,我们家长只要细心的观察孩子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快乐成长。在本著作中陈鹤琴的教育法则是:

第一,以积极代替消极。 第二,不姑息、不严厉。 第三,让儿童使用自己的手脑。 第四,让儿童自己有活动园地。 第五,发展儿童的好问心。 第六,父母、教师应以身作则。

我很认同陈鹤琴的教育法则,孩子就应该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子做错事要以讲道理教育不应严厉打骂。在生活中遇到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尽量让他自己动手动脑,我们家长应该帮助完成,以培养孩子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思想。孩子在问你问题时要耐心解答,切不可打击孩子的好奇心。还有就是父母、老师都是孩子的榜样,一定要孩子有个良好的心理。

读完这两部分,我觉得我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让我的思想也改变了很多,我会在我的工作以及生活中运用这些好的做法,综合孩子们的特点以最好的教育方法来对待每个孩子。使孩子们能有一个

2


健康、快乐的儿童时期。

我也会继续将陈鹤琴的《儿童心理》第三部分读完,学习他更好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思想。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工作,但我们还需不断学习,来补充我们的知识。因为时代在进步,方法在更新。我们更应该把我们打造成知识渊博,品、德兼优者,才能去胜任我们的这工作



3

201583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lt.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