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路径

2023-08-31 05:3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路径》,欢迎阅读!
浅析,中国,民生,路径,解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路径

作者:陈林 宋亚军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8

摘要:民生问题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关系到国家和人类切身利益的问题,是国家建设的基本问题。中国当前所面临的民生问题主要体现在就业难、收入分配不均、教育问题等。对于所面临的民生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解决,让国家和人们生活更加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民生问题 就业教育 引言:

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而民生问题就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并成为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自身利益,还与国家的综合实力发展密切相关,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和谐[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民生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首要解决的问题。 1.中国当前所存在的民生问题 1.1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国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业问题关系到人们生活稳定以及国家稳定。我国人口密集,且随着大学生的增多,使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一大难题。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①社会原因。社会上的企业对于大学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都会注重应聘者的学历,最基本的要求都是在本科以上,有些职位还会标注只要硕士或博士,所以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些难度。而且有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会存在性别歧视,大多数岗位要求只要男性员工,让很多的女大学生感到非常的不平,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问题。②学校原因。学校在设置专业内容和课程时,脱离了社会实际。对于专业的安排不合理,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教师都身兼数职,没有过多的精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就业指导,让学生对于就业没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出现就业难问题。③学生自身原因。学生在进行就业的时候,对于职位要求普遍都很高,喜欢去沿海发达省市区找工作,但是自身的综合素质又不高,无法满足大城市的就业标准,就积聚在大城市,最好导致自己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机会,造成自己就业出现问题。 1.2收入分配不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收入分配不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收入分配格局不平衡。在我国,就业人员的工资低,总工资收入只占国民收入中的1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村居民收入不到城市居民收入的一半。而且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也存在着差距,如东部沿海城市的居民收入就远远超过于中部城市居民的收入[2]。二、不同职业的收入不同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工作在证券行业、航空行业、烟草行业等国家机关或热门企业中的员工的收入就远远多于务农人员。 1.3教育问题

教育民生问题中重要问题,教育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直接手段,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教育问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一、国家对于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主要是对于农村教育问题不重视,其中包括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村学校的债务问题和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二、国家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学校不注重对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对于性教育不敢向学生启齿,使学生对于性方面的认识不够,从而造成了悲剧。 2.解决民生问题的路径

解决民生问题,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是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基本职责。 2.1对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途径

国家应该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将大学生就业问题当作是一个战略问题来解决,采取一些保障措施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作用,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让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就业机遇。学校也可以与多家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关系,多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的见面会,还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将学生的信息都输入进去,让企业可以直接查询,进行选择。学生也要改变自己的就业理念,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给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自己有更多的就业机会[3] 2.2对于收入分配不均的解决途径

解决收入分配不均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应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形成一个合理的分配格局。政府应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加大对事业单位的支持力度,让企业加快进行企业改革,使企业得到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薪资待遇。 2.3解决教育问题的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进行教育问题解决时,政府应该发挥主体作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强化教育公平理念,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并设置一个教育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各级领导教育的认识,在农村完善九年义务教育体系,让农村的孩子可以享受免费入学,推进教育业的发展。政府要求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并对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完善对学校的教师编制、评估督导、办学条件等进行编制。 3.结语

民生问题就是国民生计和生活问题,是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国以民为先,民以生为先。民生连着民心,只要我们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深怀爱民之情、忧民之心、为民之志,事事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加快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一定能将民生工作做得更好,一定能最大限度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一定能促进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感情,也就一定能聚集全社会人民的力量,把整个社会建设的更富裕、更文明、更和谐。 参考文献:

[1] 赵一洋. 分析民生科技如何让解决民生问题[J]. 青年与社会.2013.4 [2] 吴彦艳. 解决民生问题的路径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2010.5

[3] 董学清. 解决民生问题的路径选择[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4

作者简介:陈林,1986.05.男;籍贯: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2012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供职吉林省通化市委党校,职称:助教;学位:法学硕士;研究向:社会学;

宋亚军,男,19831月,籍贯:吉林省通化市;2006年毕业于燕山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现供职于吉林省通化市委党校。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l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