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媒体时代的主持人

2022-10-15 13:14: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做好新媒体时代的主持人》,欢迎阅读!
主持人,做好,媒体,时代,如何


关键词:媒体新时代;电视节目;主持

媒体新时代所涉及的范围不仅是新媒体,还有在新媒体、新时代背景所衍生的众多关乎传播的媒介或事物。新媒体时代使受众的接收渠道、习惯、视角、取向等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对于主持人来说,作为信息传播、转译的枢纽,其传播效果也将直接作用于受众的接收。关于主持人语言表达、播讲状态、发声等各方面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媒体新时代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呢?

1 主持人的基础定位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在大学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国家,这种共性的批量式教育长期以来都未曾改变,在某种程度上规范和限定了主持人的“个性”培养,从举止、播讲状态、发声、吐字归音等方面形成了某种禁锢。在节目中,主持人由于强大的惯性,无法打破这面隐形的墙,在摄影机的“逼迫”下,一定程度地出现“非常态”的发声、语态、举止等,甚至是磨灭了在现场时的思考和反应能力,丧失了主持的意义。对于受众而言,主持人本身就是传播的符码,所以,主持人“非常态”的表现将直接导致受众在解码的过程中,解读出一种极具疏离感、违和感的人物信息,使受众无法与节目内容亲密介入与互动。因此,在媒体新时代的环境下,主持人,特别是“科班出身”的主持人,应首先明确自己的定位。

笔者认为,主持人的基础定位应是“拥有正常情感和逻辑、拥有正常反应和思考的、有自身特征和个性的正常人。”这是主持的前提,也是发挥主持作用的基础。

2 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要求

2002年,全国人民都发现央视的《新闻联播》也做出了改变,播音员在一些句子的结尾处加上了“呢”“啊”“啦”这样的口语语气词,试图让平日里严肃的新闻播报变得更亲切。但遗憾的是,一周之后一切又恢复了“原样”

主持人的首要作用是传递信息,归音与吐字是为了更清晰和准确的表达。通过这样的训练会让主持人更“完美”虽然主持人追求语言的清晰、准确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刻意追求这种完美,则会使受众与主持人之间产生明显的距离感,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观众对节目的参与。那么,如何才能让主持人的语音和表达更真实、更加贴近受众、更符合大众文化呢?因为一味的追求“完美”将把主持人引向机械化的异端。

199841日早七点整,陈鲁豫面对镜头,精神极佳地播报出了第一条新闻,她甚至没怎么看提词器,那一天的世界风云变幻好像都变成了她嘴里讲述着的故事。“播”“说”的转化用了至少十年的时间,在媒体新时代环境下,受众的心理、需求、取向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但节目中的贴近性与个性化表现却仍是多年来的共同需求。 这就对主持人提出了问题:我对谁说?我说什么?我怎么说?在我所处的媒介和环境中该怎么说?这个“我”,关乎主持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的节目主持人都太过于依赖编导的撰稿,所以说什么、怎么说,往往都不是主持人来决定的,直接阻碍了主持人个性最大化的表达。因此,在媒体新时代环境下,这样的合作模式需要改变。主持人不仅要是一个杂家,也应是某方面的专家,他在节目主持中应该拥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受众的接收过程往往是一个介入但被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信息,更需要参与观点,从而感受、移情或认同。 面对纷繁的全媒体格局,主持人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思维个性,在碎片化信息和时间的


限制下,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个性化的表达,是对主持人的考验。当下主持人应是一个有个性的、有见地、有自我价值的传播符号,而不是一个被局限于播读的机器。当然,个性并不意味着偏激、另类、怪诞,而是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符合自我风格的思维及话语方式。

3 对于主持人的其它要求

主持人是节目系统在媒介与受众中的代言者,而如今形象和气质已不再是决定因素,普通话的标准与否也不再是衡量优劣的标准。在多信息、多渠道、多观点的环境下,对主持人的综合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笔者认为,当下的主持人大致需要具备以下几项能力: 信息提炼:快速整合并提炼信息,发掘、深化“信息点”,形成自我话语的能力。 真实表达:拥有真实状态、感受、思考、反应、交流的能力。 受众研究:深刻理解变化中的受众,与受众换位思考。 系统掌控:拥有节目系统意识,同时拥有传播系统意识。

个性建立:想他人之所想、言他人所未想的独特的、个人化的思维方式。 价值体现:树立个性化标签,形成自我品牌意识,深化自我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jZ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