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dg)》,欢迎阅读!
![厘米,长度,单位,dg](/static/wddqxz/img/rand/big_115.jpg)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组外约课)
天星小学:费淑均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第四单元第51——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会cm的含义,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以cm作单位掌握用直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以cm作单位掌握用直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方法:以发现教学法为主,辅以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等。
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发展动手和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米尺等。 学具准备:直尺、小棒、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设疑激趣谈话:同学们,课桌是你们的好朋友,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1)要想知道课桌有多长,你准备怎么做?(测量)
(2)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几个同学测量的结果(课件出示主题图) (3)同样的桌子,为什么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导入:(因为测量的工具不同,导致测出的结果也就不同。)为了让测量的结果一样,我们就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一)认识尺子
过渡: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展示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课件出示米尺的一部分),我们也叫他直尺。(板书工具:直尺) 1、请你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都有些什么?
2、谁来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些什么?(请学生,课件展示相应内容) 三种长短不同的竖线————刻度线 长刻度线下面都有一个数——刻度。(问:尺子上最小的数是几?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0对着的这根刻度线叫0刻度线。) Cm——“cm”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厘米,厘米是量长度的单位,[板书:长度、厘米)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它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cm)]
(二)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观念 1、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
2、想知道一厘米有多长吗?(课件演示:直尺上,0刻度~刻度1之间的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1厘米也可以写作“1cm”(板书:1cm),读作:1
厘米。)
3、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吗?(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谁来说说你找到的一厘米)
4、刚才小朋友们找了这么多,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在直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那一段长度都是1cm。(课件演示) 5、比一比记一记(像老师这样,用你们的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一比,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然后闭着眼睛想一想,记一记1厘米有多长。)
6、说一说生活中的一厘米(过渡:我们知道了1厘米的长度,谁来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一厘米呢?花生、胡豆、图钉、指甲的宽度色子等)
(三)认识几厘米
过渡刚才我们在直尺上认识了1厘米,知道这是几厘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展示)
1、你能在直尺上找出来2厘米的长度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2、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在直尺上找出5cm的长度吗?8cm呢?(抽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知道是5CM,8CM呢)
3、小结: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大的刻度减小的刻度等于几就是几厘米。
(四)用cm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渡:孩子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观察,认识了直尺,也认识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那你想不想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1、请同学们打开书52页,自学例2题,看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测量铅笔的长度的?(边看边用铅笔勾画出你认为有用的句子)
2、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测量铅笔的长度的?(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方法:靠,对、读)这支铅笔长几厘米?
3、你们会用这种方法测量纸条的长度吗。(量完了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全班交流。)
4、老师也测量了一下纸条的长度,看一看,老师的方法对吗?为什么?现在呢?(课件演示))
5、归纳:把物体的一端对着0刻度线,另一端对着刻度10,那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10厘米。如果对着刻度15就是15厘米。也就是说,把物体的一端对着0刻度,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四、实际应用。(过渡:同学们真能干,教会了老师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现在老师也要考考大家是不是真的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1、判断:小猴的测量方法对吗?说说为什么?(课件演示、)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学生看图说一说各长几厘米。
五、总结:今天我们用厘米作单位量了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那如果要量教室有多长、操场有多长,还用厘米做单位去量,方便吗?那测量这些长度的时候,又要用到什么长度单位呢?这些都将在今后的数学课中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工具:直尺
单位:厘米(cm) 方法:靠 对 读
1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谈话引入、探索新知、课堂练习、全课小结”等几个有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结构完整,环节清晰流畅自然。教师注重借助教具,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操作法等,抓住学生认知起点,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经历观察、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形成认真务实习惯,发展空间感。 设计有效教学活动,建立1厘米长度概念。新课程中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考虑三个要素,即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在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这一教学重点中,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有效利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设计了猜一猜,即在脑子里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即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的长度;比一比,即用手指比出1厘米长度; 记一记,即闭上眼睛记一记1厘米的长度;说一说,即说一说生活中的1厘米。这样通过“猜、找、比、记、说”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学会运用。通过轻松的学习过程让1厘米的长度在学生头脑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同时也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现代数学教育观把思维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潜在目的,把创新教育作为教学的新目标。因此,看一节数学课是否符合现代数学教育观,一是看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二是看学生活动的创造性。这节课,教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定的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开课便由“自己想办法量出课桌长度”这样的一个开放式的设计导入。认识1厘米时,教师先后肯定了学生所找的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段是1厘米,2刻度到3刻度之间的这一段是1厘米,等等。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这些开放式的问题促进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