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结课总结

2023-01-07 18:23: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术史结课总结》,欢迎阅读!
美术史,总结
美术史结课总结



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中外美术史的课程都告一段落了。现在写篇总结来对中西美术做个小小的对比。说到中西美术的差异,应该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我对美术史只是浅尝辄止,只能就下面的几点,谈一些粗浅的见解,请老师多多指教。

首先,从创作题材上来看,中国画不太注重表达人体自身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强调天人合一,从山石、树木、水泽、云草中寻找人生存在的道理,寄托心灵、情感。画家不仅考虑的是看见了什么,更关心人自身内心的变化过程。而西方绘画努力表现人体自身的美感,更是出现了一大批以___人物为主的作品。还有就是西方绘画喜欢表现一些特别___的事件,画面中鲜血淋漓,人物拥挤踩踏,体现出巨大的动感和张力,让人心潮澎湃。而中国画就很少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更多的是寄情山水之间。

其次来对比一下中西美术对颜色的观点。中国画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恶色”,很少见到中国画像西方油画那样色彩斑斓。中国画家感觉色彩似乎是一种“不良诱惑”,要极力避免色彩对画面意境的“干扰”。中国画家大部分是用墨色的浓淡来表现画面层次,认为“墨分五色”,不必要用其固有的颜色来表现。而西方画家从科技的角度分析色彩的性质,从心理上分析色彩的作用,色彩是他们绘画中的精髓。他们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塑造体积,体现空间和质感。

还有就是中西绘画不同的审美角度。西方绘画注重表现对象的物质性和画面的再现性,相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性、表现性有着巨大的差异。西方绘画依托一整套的科学知识,包括解剖学、光学、色彩学等等,他们通过准确的透视、光影、颜色,来表现体积、空间、质感,达到真实的再现对象。对比中国古代绘画,在既人文科学环境的支持,又无内在观念思想的帮助下,就体现出造型不准、解剖不对。从人物画来说,中国人物画的主要目标和追求是“美”与“恶”的分辨,“气韵生动”是绘画所要达到的最终标准,并且形成传统,彰示后世,中国人物画的这种追求使得它和西画表现真实准确的美在造型要求和审美角度上突显区别。

最后,从创作过程来说,中国画一笔落下就无法再更改,体现出中国画的“瞬发性”。正是这些瞬发的东西,表现在画面的生动和气魄。而西方的油画则是


在反复的修改和调整中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这是另一种气质。西方绘画喜欢对着模特来观察,绘画。或者是画大量的速写、草图。就算是风景画也提倡写生,以便观察大自然千变万化的色彩。而中国画家绘画是往往是不求形似,所以也就不用老是照着模特来画画。当然也不用一定要在深山老林中铺开宣纸,站在第一人称角度,拿着毛笔测量着来画山水。

以上这几点,总结了中西美术的一些明显区别。现在来想想中西美术相同的地方。其实,中西美术都是从刚开始那些懵懂的想法到后来高度发达的审美观念。看看中外史前美术(包括岩画、雕塑等),我们会发现,似乎越是早期的作品越是相像。可见世界各地的美术在出现和发展时,只是以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各自发现的美,最后总是能殊途同归。而且在发展的同时,世界美术还会发生一些融合。比如中国的汉画砖上就出现了带翅膀的天使,双头鹰的形象,这可能就是那个时期受到了罗马艺术的影响。而罗马那时的雕塑中也出现了中国的丝绸。可能从艺术的角度不能说明谁发展的更好进步的更多,每个地域的艺术服务于那个地域的人,一个时期的艺术服务于那个时期的人。

最后来谈谈自己在美术史课上的收获,也是对自己这一段的一个小小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dA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