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3-02-26 15:29: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欢迎阅读!
民生,改善,保障,加强,社会
如何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

作者:阿依先木古丽·赛来

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10



阿依先木古丽·赛来

(喀什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新疆喀什 844000)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保障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本文主要探讨改善民计民生,劳动保障部门承担着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能,全部工作民生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建设 改善民生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4(a)-0230-01

1 充分认识做好民生工作的重大意义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的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协调利益关系,完善社会管理,调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以及这些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2 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具体内容

(1)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3)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4)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6)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3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社会建设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援助;落实困难企业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政策,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鼓励有创业能力的人员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启动实施好18个国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进一步提高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居

民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

(3)大力帮扶困难群体。完善低保水平与全国同步增长机制,稳步提高低保户待遇,加强对低保边缘群体的救助;加强“五保”供养工作;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4)推进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构建以廉租住房为主的城镇保障性住房新模式,完善财税、土地、金融等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将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纳入保障性住房范围,力争筹集廉租住2.5万套。

(5)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推进义教育均衡发展;巩固职业教育规模,实施高校“双重工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教师培训,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每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有效资助。

(6)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县级医院、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示范县()达到85%;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98%;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建立健全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长效机制;实施医疗惠民工程,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7)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完成省图书馆等工程建设和7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做好44家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


(8)是做好人口计生工作。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强综合治理,努力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9)切实加强公共安全。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年活动,加大食品安全整顿和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行为,让广大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全。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着力抓好高危行业、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10)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平安地区建设,积极排查,化解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强化公正廉洁执法,重视做好信访工作,认真解决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涉法涉诉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斗争,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参考文献

[1] 生鈜.规训与教化[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

[2] 世英.哲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8.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Y4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