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文学试卷》,欢迎阅读!

一、名词解释(5分每小题)
1、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2、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儿歌是民歌的一种,全国各地都有。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词句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曲调接近语言音调,节奏轻快,有独唱或对唱,如福建浦城儿歌《月光光》。
3、童话: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二、简答题(10分每小题 )
1、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教育的作用。
儿童文学寄托着人类对理想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从内容到形式;从情感到语言,呈现其它文学所不具有的“清晰、明确、温和、美丽”的品质,焕发着源自纯洁童心与纯粹人性的理想光辉。和儿童一起体验来自儿童文学的欢乐和感动,教师不仅会拥有一条与学生沟通的最直接心灵路径,还会收获一份抚慰自己精神世界的温暖和幸福。
儿童文学以陪伴、守护、丰富儿童心灵为旨归,教师则是儿童健全人格重要的塑造者和建设者。终日以儿童为伴、以教育儿童为天职的教师,相比起从事其它职业的成年人,具有对儿童文学更天然、更真切的理解和感悟。当教师对儿童文学投以基本的关注,便能建立起和儿童文学之间的直接而深刻的联系。
2、 什么事亲子共读?亲自共读有什么作用?
亲子攻读是指在家庭中大人与孩子一起阅读。从阅读活动的内容来看,除了核心的阅读活动外,亲子阅读可以从选书的时候开始,一直到读后的交流,形成一个“选书—读书—聊书—再选书—再读书……”循环立体的过程。
作用:亲子共读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将使孩子受用终生,会给孩子将来的学习、社会适应、文化修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孩子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与看电视被动地接受信息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其次,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经常接触这种符号的孩子,其信息加工水平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
童话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关系。((做之前先看下我同学的书))
1、 创作主体不同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经过无数人变形而来,它们体现了集体情感、集体认定的表现形式。而童话由文人创作,其内容与风格与原始的民间故事相比都有变化,体现出了作家个人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 2、 内容上的差异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进入到童话这一文体时,须要进行“现代转化”,使之具有现代性和儿童文学的可读性。例如:格林童话中《亨舍尔和格莱特》(原名为《小哥哥和小妹妹》),原故事的结尾是父母将兄妹二人遗弃在森林里,后来孩子们带着宝石回家,父母变得赋予起来。经修改后,最后的版本中结尾已变为父亲遗弃孩子,内心没有一天安心;坏心的母亲也由生母变成继母。《白雪公主》中原本是母亲嫉妒亲生女儿的美丽而欲加杀害,到出版时也改为女儿出生后,亲生母亲去世,继母出现,才引出后来的故事。 3、 接受对象不同
传说故事读者对象多为成人。童话不同,读者对象的心理特点、认知结构和审美情趣都使创作必须持有谨慎的态度。 4、在本质上,接受对象的差异决定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并不具有儿童性,创作者没有自觉的儿童意识。童话作家在创作中有自觉的儿童意识的产物,带有强烈的儿童性。
3、
三、论述题(55分)
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厚的内容,而且更在于可以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基本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儿童对文学的需要是一种天性。儿童文学是发自儿童性灵的文学,藉由阅读他们,教学他们,我们可以贴近孩子,走向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文学伴随着很多孩子长大。
1、一、儿童文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比例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蕴含着丰富思想品德、道德意识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育,这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通过接触大量的儿童文学语言材料,汲取儿童文学丰盈的语言养分,形成语感,掌握基本的文字和语法,形成语言能力,为一生的语言发展打下根基。 2、儿童文学符合小学教育学习心理。
儿童文学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适应他们的智力兴趣爱好,儿童文学是能为儿童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儿童阅读儿童文学,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儿童的语言发展、情感、想象、自我意识等,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目标,科学处理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能够让我们进一步增加对儿童心理、情感的了解和尊重。如儿童可以通过阅读唐鲁峰的儿歌《谁的耳朵》获得关于动物的有关知识,也可以通过阅读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了解l9世纪中叶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黑暗现实。再如我国当代著名儿童诗人金波创作的《大老哥》等儿歌,让孩子们在嘻笑的游戏中接受了做事要实事求是,不可吹嘘说大话的思想品德教育。
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学是一对亲密的伙伴,其实他们的相遇是一种必然,它们携手的意义其实比我们现在已经看到的要多得多。
1、简述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总体特征。
20世纪欧美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现实主义文学的新趋向。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荒诞派、新小说、存在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主要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十多种文学流派。现代主义植根于20世纪的社会现实,其思想基础是19世纪末期以来流行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如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这些学说在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主张反传统,着力表现的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扭曲和异化;表现手法上追求新奇和怪诞,语言往往晦涩难懂;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再遵循典型化和个性化规律,甚至只是某种抽象概念的符号;特别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人物的活动日益从外部世界退回到内部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U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