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焕先生150张小儿脾胃病处方整理及用药特点研究

2022-12-26 00:5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张文焕先生150张小儿脾胃病处方整理及用药特点研究》,欢迎阅读!
张文,胃病,处方,小儿,用药
张文焕先生150张小儿脾胃病处方整理及用药特点研究

宋虎杰;李芳芳;王辉

【摘 要】目的 基于中医流派传承处方管理系统软件,分析西岐王氏济世堂中医儿科学术流派第二代代表传承人张文焕先生治疗小儿脾胃病的用药经验.方法 收集张文焕先生1963年至1966年的部分中医处方存根32(含残卷在内),1 500多个处方.对这些处方存根进行编号、拍照、存档、注释,将其中405张儿科处方进行系统录入.选取主治小儿脾胃病的150张处方,在数据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结果 对筛选出来的150张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甘草使用频次最高.按照药物出现频次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在6位的分别是甘草、陈皮、白术、茯苓、苍术、焦三仙,同时补虚药出现频次最,依次为利水药、理气药、清热药、化湿药.结论 基于中医传承流派处方管理系统平台开展的张文焕先生治疗小儿脾胃病的数据挖掘和用药规律研究,既为临床治疗小儿脾胃病提供了有效指导,同时也为更好的传承学术思想提供依据.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年(),期】2016(008)002 【总页数】4(P206-209)

【关键词】脾胃病;处方整理;用药特点;儿童 【作 者】宋虎杰;李芳芳;王辉

【作者单位】710032西安,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流派传承工作;710032西安,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流派传承工作;710032西安,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流派传承工作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R725.7

张文焕先生是西岐王氏济世堂中医儿科学术流派第二代代表传承人之一。本学术流派是201212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目前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尚属第一个中医儿科流派。20146月中旬,在本学术流派第三代代表传承人、陕西省中医研究研究员,郑怀林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笔者在岐山县西杜城村发现了张文焕先生1964年至1966年的中医处方存根32(含残卷在内),约1 500多个处方。对这些处方存根进行编号、拍照、存档、注释,并研发了处方管理系统,将其中405张儿科处方进行录入。现选取主治小儿脾胃病的150张处方,在数据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以期客观、准确的再现张文焕先生遣方用药的规律和特点。张文焕先生秉承师训,他认为小儿禀赋尚薄,适应性差,时令贼气,极易伤身,以分证论治,健脾和胃,顾护后天之本[1]

本文对150张处方中常用中药进行归类整理,整理统计的项目包括常用药、出现频次、处方常用量、处方常用量重现率、药量范围。

处方中药物常用量的确定和转换:处方常用量是指处方中重复多次出现的常用药量(重现率>40%,重现率=处方中常用药量药物的次数/所有该药物药量出现的次数×100%。将处方药量进行公市制计量转换,1=31.25 g,1=3.125 g 现代常规药物用量的确定:现代常规用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定用法用量为准。

药材产地名:将处方中的道地药材名称,统一为常用名。如明党参统一用党参,川朴统一用厚朴,杭芍统一用白芍。

中药别称:将处方中别称名称,统一为常用名。如玉片统一用槟榔,玉米统一用薏苡仁,南荷统一用薄荷,香味统一用阿魏。


药方:处方中有几种固定药方,张文焕先生习惯以药方的形式书写如平胃散、参苓白术散、抑肝扶脾散。本文遵照原方,按照组成的单位药用常规量处理。 主治小儿脾胃病的150张处方常用药、频次、处方常用量重现率、现代常规用量和药量范围的数据统计,结果见表1

1中显示处方常用量均不超过常规用量范围,处方常用量明显小于常规用量范围的有党参、山药、茯苓、陈皮、枳实、滑石、石膏、黄芩、胡黄连、诃子、莲子、白芥子、葛根,处方常用量重现率>40%的常用药占100%,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其处方常用量也相对稳定,如甘草常用量3 g(72%)、陈皮5 g(57%)、白术5 g(75%)、焦三仙6 g(79%)。常用量与药量范围对比发现:理气药、清热药、收涩药、解表药多处于药量范围的偏小量,此类药物均有攻伐作用,针对小儿恐伤正气,如陈皮5 g(310 g)、石膏9 g(1560 g)、诃子5 g(310 g)、葛根6 g(1015 g)等。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张文焕先生临证用药剂量相对稳定,其中符合2010版《药典》常规用量,体现了张先生注重临床安全用药;药量范围的比较体现出张文焕先生在治疗小儿脾胃病时,始终顾护正气,以防攻伐太过,耗损气血。

综上所述,张文焕先生治疗小儿脾胃病用药规律如下:以补脾益气为主,同时注重调理气机,《幼科指南心法·祖传一十三方》指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张先生在补脾益气的同时,更用青皮、木香、枳实、香附、黄芩、等疏肝、泻肝之品,意在抑肝扶脾,是于脾胃药中寓泻肝之意;消食化积中,善用鳖甲消积化癥,去菀陈莝;利水燥湿祛痰,消除病理产物,寓泻于补;选用的药物性味相对较平和,用药剂量也相对固定,且遵循中药常规用量。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SO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