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筑牢基础是实现安全的前提张建义.doc》,欢迎阅读!
![建义,前提,实现,基础,安全](/static/wddqxz/img/rand/big_40.jpg)
筑牢基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 安全环保与节能科 张建义
当前,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其目的就是正确面对“严寒”,鼓舞士**,积极向上,克服广大员工思想上的麻痹大意,进一步推动安全管理不松劲儿。6月份的安全生产月即将来临,如何做到安全管理的善始善终,保持安全警惕常态化,只有严格基层管理,注重打牢HSE基础,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年度目标。
把好安全关口,关键要思想上重视。思想上的重视,是抓好各项安全工作的前提,所以要始终教育引导员工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时刻想着安全,做到不违章操作,也不伤害别人。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是人,在环境、人、设备等安全生产诸要素中,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变数最大的也是人的行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分公司的本质安全必须从紧紧锁定“人”的本质安全入手,时时刻刻让员工在思想上绷紧“安全弦”,要把人身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塑造,锻造员工高安全素质,用特色安全文化引导员工尊重安全生产,使安全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同时,要尊重员工,关爱员工,珍惜生命,凡事多为员工着想,为员工营造温馨的安全环境和配备足够的安全设施,夯实本质安全基础。
从诸多事故案例分享中不难发现,尽管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深蒂固是人的安全素质问题。事实证明,行动取决于素质,素质决定人的本质。只有从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入手,依靠群体效应的引导,才能使员工在思想上有强烈的安全需求,使安全生产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技能培训,这也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必然要求,更是关系到员工安全的大事。充分利用网络、QQ、微信、电视等媒介,坚持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
1
培训,让员工从心底里树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让员工自觉尽职尽责,自觉防范事故、排查隐患,使每位员工都能掌握本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和应对并正确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提高安全生产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思想上过硬、业务上熟练的员工队伍,避免事故的发生,就能为确保生产的本质安全增大保险系数。
重视制度落实,必须打牢安全基础。安全管理重在抓好设备、电路、人员的多重管控,但要做好经常性管理教育,重视制度管理的落实不可缺少。基层管理工作好比一架按设计程序运行的机器,哪一个环节、哪一个零件出问题,都会影响整部机器的正常运转。
在撰写此次论文时,想到了前几年同事的一次安全分享。某煤矿发生一起采煤机设备事故。原因是上一班作业结束后,操作人员发现采煤机摇臂齿轮箱出现轻微异响,就没有当回事,如果及时得到处理本属于小故障,但该操作人员未排除处理,交接班时也未给下一班人员交接这个隐患就下班了。接班人员接班后,启动采煤机不到几分钟,采煤机摇臂齿轮就强烈振动、过热并发出异常噪声,引发轴承故障,最后只得全部更换齿轮及轴承,使整个采煤工作面生产完全瘫痪,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事故责任追查会上,大家普遍认为,因为交班人员的安全责任心不强,交接班制度不落实,不但不及时整改,也未给下一班人员说明,极不负责的将这个隐患“交给”下一班,造成设备带病运行,发生严重设备事故。
那么,我们钻井队发生的诸多事故,也有跟交接班流于形式,抢抓进度,“隐患”下移相联。主要表现在,碍于情面,得过且过,总认为大家都干了12小时,已经很辛苦了,交班人员往往急于下班,赶时间,抢任务,操作不规范,对隐患视而不见,加上一个班工作下来,精力和体力处在疲劳状态,安全意识有所降低,而现场管理人员感到快下班了,放松了现场验收、检查和监管;而接班人员忙于当班准备工作,疏于对上班留下的工作环境进行安全确认,并认为上班没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NU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