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欢迎阅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了解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的史实。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史料的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在我们江苏省南京市,有一个南京郑和宝船遗址公园,坐落于600年前的龙江宝船厂遗址之上,是南京市为郑和下西洋600年纪念而投资开发的一座融旅游、纪念、展览、休闲为一体的大型遗址性公园。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小组合作探究:读教材,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小组合作探究: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2.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
3.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时间:1405-1433年。
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影响: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 戚继光抗倭
背景介绍:倭寇情况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山东登州人,现山东半岛一带。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其祖为明朝开国将领戚祥,曾任朱元璋亲兵,洪武十四年(1381)最终病逝,授世袭明威将军。 小组合作探究:史料解读 材料一:鸳鸯阵
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奠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知矣。 根据材料和教材,分组讨论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情况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1、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
2、 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
3、得到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的支持,并且战争的性质是正义反侵略
的。
戚继光抗倭的影响: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三:葡萄牙殖民者与澳门
1553年,一队葡萄牙商船借口在海上遇到风浪,请求到濠镜(即今日澳门)晾晒“水湿贡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JH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