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1)》,欢迎阅读!

历史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1)
浅述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演进
摘 要 本文通过梳理西方经济学中收入分配的理论渊源,阐述了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变迁和演进。本文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对古典经济学以来的收入分配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阐释了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实质。
关键词 收入分配理论 劳动价值论 理论批判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的演变与争论
收入分配理论在古典经济学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亚当斯密。
因为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是价值理论的逻辑延伸,亚当斯密首先在《国富论》中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阐明了劳动是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并承认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财富的作用。
但斯密价值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双重性,一方面他承认生产中消耗的劳动决定价值,即工资是劳动的收入或报酬;利润和租金是非劳动收入,是劳动者剩余劳动无偿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认为三种收入(工资、利润、地租)决定价值,提出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地租是土地的自然报酬,这也叫斯密主义。
1
马克思对此批判已久。马克思认为,斯密在这一论断上的错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混淆了价值的来源和使用价值的来源,即财富的来源;第二,他混淆了价值的生产和已经生产的价值的分配;第三,工资+利润+租金=V+M是新创造的价值而不是整体价值,整体商品价值还应该包括转移到商品上的旧价值c。
亚当middot;斯密的二元价值理论成为西方分配理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歧源。大卫middot;李嘉图彻底贯彻了斯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组成部分,并在承认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财富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收入分配理论,即活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和地租理论。他认为劳动者的工资只是维持最低基本生活的成本,利润和地租是商品价值扣除工资后的余额,从而提出了工资与利润对立、地租与利润对立的基本命题,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在一定限度内的经济利益对立。但李嘉图并没有深入研究工资、利润、地租的起源和本质,把它们看作是自然规律的结果(他们把市场经济的运行看作是自然规律)。同时,他把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归结为分配问题,为后来的庸俗经济学打开了方便之门。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二重性导致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分配理论的出现。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H7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