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其二)》优质课教案_6

2022-11-29 16:04: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其二)》优质课教案_6》,欢迎阅读!
古诗词,诵读,上册,课外,人教
1

《赠从弟(其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能当堂背诵默写; 2、品味语言,理解诗中对比的作用、象征手法; 3、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感受作者的劝勉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诵,在理解基础上背诵全诗。 2、理解诗中对比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的松树品格,学会面对挫折。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导入之一:设疑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关注。

教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和挫折。当你遭遇到时,你是怎样面对的?家人对此是怎样的态度? 由学生单独自由发言。

教师:有这样一位哥哥,当弟弟面临挫折时,他不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指手画脚,而是通过赠诗勉励弟弟去面对这一切。 二、了解作者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课件展示。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十五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中,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他在当时甚有诗名,后人把他与曹植并称“曹刘”。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

教师:还记得学习上两首诗歌《龟虽寿》《梁甫行》时,提到的“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吗?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通过学习赏析刘桢的《赠从弟(其二)来共同感受建安诗歌慷慨悲凉的精神风骨。 三、学习诗歌。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

白板出示诗歌。要求:初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1) 学生自由读诗,注意“罹”的读音。 (2) 老师范读,学生听范读,划分停顿。 (3)指导学生朗读诗歌分组读或全部齐读。 2、再读诗歌,了解诗意和内容。

(1)以合作交流方式小组学习诗的大概意思。首先全班齐读右侧注释。 亭亭:耸立的样子。 罹:遭受。 凝寒:严寒。

瑟瑟:寒风声。 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 教师: 提醒强调注意诗中 “一何”“终岁”“罹凝寒”“本性”等词的含义。

(2)联系注释,理解全诗大意。 方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同时,白板同步给出诗意参考。

诗意参考

一二句:高高耸立在山上的松树啊,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三四句:风刮得是多么的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

五六句: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1


2

七八句:难道它不怕遭受严寒吗?不,松柏具有不惧严寒的本性啊!

3、三读诗歌,理解。

(1)白板课件出示思考题目,约5分钟后要求学生独立回答:

a.赠从弟》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生长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青松。生长环境恶劣,从“风声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看出。 b.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人在诗中是怎样来赞美松柏的高尚品格的?

在诗中,诗人通过描写风的猖狂和嚣张,来对比出松柏面对寒风、霜雪,依然刚劲挺拔,不畏严寒,凌风傲雪,坚强挺立的可贵品格。

c. 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诗句是哪些句子? 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哪句? 哪句诗更能表现作者对从弟的劝慰和勉励?

“松枝一何劲” “终岁常端正”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品读本诗运用方法。采用填空题形式,让学生思考完成。 一二句: 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立,傲骨铮铮。 三四句:采用 ,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坚强刚劲。 五六句:用冰霜的残酷 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七八句:一问一答,直接 ,点明主旨。 教师问:完成这些填空有头绪思路吗?需要老师的提示和帮助吗?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本上的小字提示。 而后单独提问,教师边引导学生完成填空题目边板书题干精要内容,方便学生跟上做笔记。

3课件展示,本诗主题:这首诗以松柏为喻,采用象征的手法,赞颂松柏能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诗人借此勉励他的堂弟要坚守节操,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建议学生做笔记。 4、四读诗歌,感受深情。

教师:前面我们说过,这首诗是作者劝慰自己的堂弟而作的。但全诗中我们没有读到一句直接面对弟弟的劝勉之词。那么,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劝勉之情的呢?白板出示思考探究问题。 留出时间,提示学生读诗歌,先交流后个别发言。

深入探究: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内容却描写了松树。你认为作者目的是什么?这种写法叫什么? 教师引导讲解:本诗借青松刚劲挺拔的外形和不畏严寒、凌风傲雪的大无畏精神,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自勉),并以此来勉励堂弟:做人要像青松一样保持坚贞本色。这种写法手法叫做象征,也就是托物言志。(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此类手法的文章或诗歌。

2)请分析诗歌中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达作用?

明确:一何的意思是多么,第一个一何突出山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连用两次是为了更好地赞扬了松柏顽强的生命力。

教师明确:本诗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劝勉之诗,同时也是言志诗,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等植物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借青松的刚劲,表明自己的志向之坚贞。本诗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诗人虽要劝勉,但不明说,而是以松柏为喻,借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托于其中,那就是希望堂弟也像松柏一样面对挫折和困难要坚强勇敢。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Bh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