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三年级幼儿心理学考试试卷》,欢迎阅读!

订 --------------------------- 线 --------------------------------------------------
职教中心2019年秋高三年级二模考试试卷
年 级
A.经验性想像 B.情景性想像 C.愿望性想像 D.拟人化想像 8、“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
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超常”的表现 D.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9、孩子由于得不到喜爱的玩具而哭泣时,成人递给他一块糖,他就立刻“破涕为笑”,这种现象说明幼儿的情绪具有( )的特点。 A.情绪的易冲动性 B. 情绪的不稳定性 C.情绪的外露性 D.以上都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0、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 A.好学好问 B.抽象能力开始萌芽 C.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D.个性初具雏形 11、关于心理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D.大脑出现障碍对人的心理活动没有影响 12、下列选项中,影响幼儿道德发展的因素有( ) A.家长 B.生活环境 C.教师 D.社会榜样 13、幼儿学习的最主要方式包括( )
A.观察模仿学习 B.操作尝试学习 C.语言理解学习 D.综合性学习 14、新生儿出生时带来许多无条件反射活动,主要包括哪些反射活动?( ) A.食物反射 B.吮吸反射 C.眨眼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9分)
第 - 1 - 页 共 2 页
考场: 考号: 班级: 姓名:
科 目 幼儿心理学
满 分 90
命 题 人
三年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2、幼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是服从了( )。
A.高低规律 B.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C.大小规律 D.首尾规律 3、“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
A.距离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4、小朋友在活动室内进行活动时,突然窗外飞进一只小鸟.小朋友都兴奋地去看小鸟。小朋友这时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 )内进展最快。 A.31天 B.6天 C.1天 D.20分钟 6、( )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 B.4~5岁 C.3~4岁 D.2~3岁
7、在想像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苏立说: “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 )。
------------------------------------------------ 装 ------------------------------
15、没有客观现实,人脑也可以产生心理。 ( ) 16、对新生儿和婴儿来说,感知觉是他们心理的主导活动 ( ) 17、幼儿不适用意义记忆。 ( ) 18、幼儿容易接受暗示。 ( ) 19、不同的环境与教育条件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 ( ) 20、3岁左右的幼儿认识特点是先想再做。 ( ) 21、幼儿是无忧无虑的。 ( ) 22、幼儿期是智力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 ( ) 23、要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 )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4、简述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25、简述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26、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27、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五、案例分析(每题12分,共24分)
28、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
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
(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的影响作用?
29、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第 - 2 - 页 共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8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