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常规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幼儿园班级常规是指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安排和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应遵守的具体行为准则。幼儿园的班级常规不仅包含了科学的生活常规,还包含了交往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重要影响。此外,良好的常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和维护正常的保教秩序,是教师开展活动的保证。因此,幼儿园常规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幼儿园常规教育引起许多学者的思考。高控高压、要求繁多和方式单一等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为此,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以质和量的分析方法相结合,揭示以某一幼儿园为个案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现状,得出以下量化结论: 1、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以生活常规、纪律秩序为主,学习、人际交往等规则较少涉及。 2、幼儿园常规教育以教师言语的方式呈现为主,身体动作、音乐、图标较少涉及,且常规教育总频次和言语总频次随年龄段的增长而增多。 3、在班级常规的实施方式中,以指令、行为强化方式为主,运用体验建构式的方法较少,重行为教育轻意识培养。 4、在言语指令方式中,教师使用直接命令最多,其次为催促,解释说明规则最少。 5、在行为强化方式中,批评、训斥、诘问、威胁使用次数最多,表扬奖励、诱导、暂停和剥夺权利方式很少使用。 6、在体验建构方式中,使用次数较多的是说理、提问,示范讲解次之,而鼓励、“我”信息和协商讨论最少。 此外,研究者结合观察中的具体案例,分别阐述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权威高控方式让幼儿遵守常规、重管理轻教育、常规内容的不合理和常规教育方式单一,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幼儿的影响。 最后,结合对优秀教师的行为观察和访谈,以及建构主义的规则教育理论,笔者总结了幼儿园常规教育实施的途径与策略,包括树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理念、并从认知、情感、行为各途径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塑造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为教师的实际班级操作提供借鉴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 常规教育 常规教育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10 【目录】: 论文
陶行知说:一位好的园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的幼儿园。那么,我想说一位好的老师就可以意味着一个好的班集体。在幼儿园,老师就是一个班集体的“家长”,既对班集体的日常琐事进行管理,同时又对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管理;既对幼儿生活进行管理,又对教育教学进行管理;既对幼儿进行安全管理,又对家长进行家教管理等等。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老师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幼儿园老师文化建设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话题。 老师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和形成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幼儿园老师文化的建设不仅能改变家长的育儿观,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感化幼儿的心灵、激励幼儿的行动、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甚至影响幼儿的终身学习与创造。孩子犹如一张白纸,这就要求老师必须重视自身的修养,以良好的自身形象和幼儿一起营造一个充满友情、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1.爱的传递
“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这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幼儿园班主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孩子都是上帝赐给父母的天使,他们都有享受一切的权利,无论他们在家是何种状态和地位,是长得美的丑的、可爱的木纳的、聪明的顽皮的,在班级中,所有的孩子都是平等的。在幼儿园,班主任就是幼儿的“父母”、朋友,幼儿游戏时,就扮成他的伙伴,和他一起玩游戏;幼儿有高兴的事,就像朋友一样听他诉说;幼儿做错事时,要耐心帮助他克服缺点……。爱是可以传递的,就像我们小小班的幼儿来说,刚入园时,你对他关爱多点,他会马上对你产生依念,看到你他就不再吵闹,他会对你微笑; 2.利用幼儿模仿能力,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班级里活泼、好动的幼儿较多,这一部分幼儿虽然性格开朗、爱说、爱跳,给班级带来了生气,但同时又由于他们好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某些常规行为习惯养成上较欠缺。例如:我要求幼儿每次端小椅子要两只小手扶着轻轻的端过去,可总是有许多孩子就习惯椅子地拉着过去,椅子和地板互相碰撞,发出很大的响声,根本没有达到“轻轻”的要求,我强调了多次,效果也不是很好。我就利用幼儿时期模仿能力特别强这个特点,先是上一节课(教他们念一首儿歌,“小椅子,我会搬,两手抓住放胸前,一个一个叠着放,整整齐齐真好看”。)在教的时候把动作加进去让小朋友学,人们常说:孩子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老师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慢慢地,班里出现乱放、乱推小椅子的现象好了很多很多,每次幼儿搬椅子时都是很自觉地边念儿歌边搬椅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老师一定首先不做。 3.采用榜样激励,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一日常规的教育方法。幼儿时期虽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我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一日常规,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常规。例如:要准备上课叫小朋友坐下来时;第一为了保护自己的嗓子,第二让幼儿更快的静下来,我就会轻轻的敲着铃铛,我会说:“我表扬程程小朋友,他小脚并拢了,坐的很漂亮,小朋友们就会很快的学着坐好了,在上课时,我会说,我听到xx小朋友发出的声音很好听,老师很喜欢,”小朋友马上就会发出响亮的声音了,
我觉得幼儿只要用一个小粘贴、一句表扬的话语,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或举起你的大拇指等等。通过多表扬鼓励,孩子们的一日常规就会慢慢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虽然我现在好在努力,做的离我的要求还很远,但我还是觉得只要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和行动就一定会做到。
4.心的呼唤
班级工作要做得好,更离不开与家长的沟通。不管对待哪一位家长,首先做到的一点就是尊重。在这里,大多数幼儿父母都是出国打工或工作,幼儿就由爷爷奶奶们负责,我们一是用心做好每一位幼儿的家园联系活动;二是虚心听取家长的要求和建议,三是耐心给家长作指导和解释,以取得全体家长的支持与帮助。 5.使用随机的提醒与指导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在遵守常规方面还需教师不断地、随机地提醒与指导。常规应该从小小班开始,所以要从小细节开始,所以,在入厕,喝水、上下楼梯、玩玩具时都会发现幼儿之间是否友爱、是否讲文明礼貌,对公物是否爱护,对成人劳动是否尊重等,老师都要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 5.养成“勤反思”的习惯。
经验+反思=成长。自我研究,老师要不断的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工作实践过程,更加自觉的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与师幼互动、与家长互动,因而不仅使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具有更明确、自觉的方向并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得以不断的、更有效的提高,以真正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促进者。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