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生产及黄龙病发生与防控对策(一)

2022-10-07 18:21:5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柑橘生产及黄龙病发生与防控对策(一)》,欢迎阅读!
黄龙,柑橘,防控,对策,发生
柑橘生产及黄龙病发生与防控对策()

摘要:桐屿街道从19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种植柑橘,到20世纪初,柑橘面积发展到3000多亩,是当地的主要水果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辖区内发现了柑橘黄龙病传媒木虱,2002年发现了柑橘黄龙病,该病发生使柑橘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该街道积极采取防木虱挖病株等防控措施,缓解了柑橘黄龙病的发展蔓延速度。但在防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由于柑橘的价格下降,收益比例少,加上在防控人力资金不足等问题,造成该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前后提出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广泛宣传、组织培训一支较强的专业队伍等措施,将柑橘黄龙病逐然控制,确保柑橘生产安全。 关键词:柑橘;生产;病害;防控 一、基本情况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地处路桥西路,南临螺洋街道,西接黄岩区,北靠台州绿心地块,东边路桥城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7710亩,下辖29个村()人口3.3万,现有水田面积14607亩,现有水果面积枇杷4700亩,柑橘3300亩,杨梅3200亩,还有葡萄、青梅、李、桃等水果,柑橘是该街道水果面积较大的一种水果,排列第二。

1柑橘生产和发展情况。20世纪70年代柑橘只在民主、坝头、桐杨等村居小量种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特别联产到户责任制的落实,农户开始在田边地角、河岸、沟渠旁种植,逐渐发展到山田种植,柑橘果开始由黄岩罐头厂收。到1980年中期随罐头行业兴起(1982年当时共和、民主2个乡镇有近十家罐头厂)罐头销路很好,年加工各类水果枇杷、梅、柑橘2000吨以上。收购的价格也比较高,当时鲜销价格也很高。这样到20世纪80代中后期柑橘就大发展,加上政府的支持,改变原来单一抓粮食的常况,提出发展多种经营,低产田成片改种柑橘。如白墙村几百亩棍桔基地,高峰村的无核桔、矮密早丰产基地。随着政府政策进一步放宽,在抓好粮食基础大搞经济作物,接着小稠、凉溪、民主等村在大田开始大面积种植柑橘,大家都认真的管理很快就开始投产,柑橘的收入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是农户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当时面积发展到4861.5亩,产量达到4888吨。主要以梗橘为主面积有2857.2亩,产量3167.1吨;其次是无核桔1626.1亩,产量达到1264.5吨。再者,本地早、桠柑等品种少量种植。

2柑橘黄龙病发生情况。该病2002年普查中先在后洋金、白墙两个发现,涉及后洋金谢仙妹户,白墙解台才、解台元两户发现。2003年又在高峰、立新、勤丰、桐杨、山羊5个村发现,两年普查中共发现了7个村发病。7个村中有17户农户种植柑橘面积17.7亩,2066株,其中发病有305株。200410月份时全街道又进行一次普查,又在白墙、后洋金、高峰、下岭4个村发病。新增1个下岭村,发病株数1630株。在20053月初全部挖除,2005年又在白墙、后岭、后洋金等村又查到44.3亩发病田块,发病有1796株。今年又分别在后洋金、高峰、杜岙、白墙等村普查到发病面积20.38亩,发病株数为1490株。从发病情况看发病中心比较明显,如这一片发病,不管管理好坏,多要发病,如白墙村这一片涉及几十户、几十亩橘园管理好,农户认真治虫防病。在发病中心发病率为100%,外围逐渐减轻。从品种来看,不管什么品种多会发病,如无核橘、根橘、本地早、甜橙类等,但发病比较严重还是无核橘。

3木虱发生情况。该街道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普查木虱,当时温岭的温西发现后。原黄岩植物检疫站多次组织区、镇检疫员和兼职检疫员到现场学习回来开展普查,但一直没有查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省植检站同志带领下市植检站、路桥区植检站和桐屿街道兼职检疫员一起先在小稠村的梗橘上普查到木虱,后来在全区开展普查,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查到木虱。但当时没有发现黄龙病,在防治上也不是很认真,只在普查作要求,每年都进行普查,但开始几年分布村()不多,后来分布越来越广,基本上涉及到每个村()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品种上不管是梗橘还是无核橘及其他品种也都能危害。在这时候开始就要


求在防治柑橘的其他病虫害都带上防治木虱的农药,开始使用农药为扑虱灵,以防治红蜘蛛、蚧类为主,兼治木虱。到2000年开始要将防治木虱以提到主要虫害,特别是到2002年发现黄龙病后,就将防治柑橘木虱作为柑橘主要病虫害来防治,在春、夏、秋梢三次作为重点防治。使用的农药都是按农技药的要求统一使用吡虫灵一类农药进行防治,从防治效果来看比较好的。

4柑橘栽培管理情况。该街道柑橘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是生产最旺时期,橘树属青壮年树,当时柑橘销售价格较高,2元~4/公斤,也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当时二三产不发达)管理也比较认真,果品质量也比较好。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罐头行业走下坡路,柑橘以鲜销为主,鲜销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加上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路桥商贸城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农户已从农民变成商人,到路桥市场及更大的城市去搞经商、办厂,就是不能经商的农民也去做粗工,拉手拉车等成为二产、三产从业者,搞二产、三产的收入远比种柑橘的收入高,农民种柑橘占总收入比例逐渐下降。

5种苗管理情况。该街道种植柑橘以无核橘、梗橘为主,有少量的桠橘、本地早橘等品种。苗木多数以自繁为主,但也有从外地购入苗木。枳壳子种子全部向山东省购入,接穗大都来自椒江三甲农场、浙江省柑橘所、临海杜桥及温岭解放唐农场。该街道是苗木之乡,大量的苗木还是销售到全国各地。检疫工作当然在做,要求到外地引进种子必须经过县检植物检疫开出检疫要求:进来要有检疫证书。在1985年该街道原共和乡、杜岙等村有一批占木进来未经检疫,发现后逐家逐户收去查找,找回来后,再由市植检站、黄岩检疫站来人,在老路桥区农技站人员及有关乡镇兼职检疫员参加在共和乡政府召开现场会议进行集中烧毁。 二、防控工作经验和教训

柑橘黄龙病该街道在2002年普查中首次在后洋金、白墙2个村发生,后又在高峰、立新、勤丰、山羊等村发现,到2006年止已有10个村居,160户,193.88亩,6982株。到目前止,已发现的村居,通过努力已全部挖除。

1领导重视,组织机构。从2002年开始该街道建立以街道主任为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农业的主任为副组长防控领导机构;建立了以农业主任为组长,农办主任为副组长的防控实施小组;建立了了以农办主任、乡镇兼职检疫员及农办分管水果等专业人员为普查小组;立了以农业综合服务站为主各村()专业人员的防治服务队,和有挖除经验的专业挖除专业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zw.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