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问题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教育问题,他们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出现了感情缺失、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律、学习失信等问题。我们根据本校实际,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入手,寻找对策,建立管理档案,落实教育的长效机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问题学生 教育与管理 对策研究 长效机制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受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不良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在思想、行为、心理、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已形成了很多好的方法、好的经验。我校虽然地处市区内,但学生来源主要是农村地区学生(东方居委会、棉原、杨市莫市及蔡湖村、竹根滩三江村等)和进城务工子女(附近的工厂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两类,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出现了感情缺失、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律、学习失信等问题,加之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问题学生的态势越来越严重。如何让这些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将他们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就予以矫正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对问题学生进行专题调研,寻找产生的原因。 早在2002年,我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就针对班主任反映的问题学生进行了一次调研,只是当时的侧重点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学校为此成立了一个行为习惯矫正班,由政教处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没有深层次地寻找原因。去年由学校德育副校长牵头,政教处、少先队、年级组具体实施,再次对问题学生展开专题调研,从外因(家庭、学校、社会等)和内因(学生自身)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得出以下原因。
1、家庭方面主要有父母思想和文化素质较低、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等原因。
2、学校方面主要有教师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低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欠缺等原因。
3、社会方面主要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电视及互联网等传媒中不健康文化的影响、周边电子游戏室及网吧的影响等原因。
4、学生自身主要有自控力差、判断力缺乏、意志薄弱等方面的原因。 二、对问题学生建立档案,形成管理网络。
问题学生是学校管理的难点,也是管理的重点。如果问题学生得到了有效管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将会有一个质的突破。为此,学校认为通过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形成管理网络是有效管理问题学生的新举措。 1、建立问题学生档案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问题学生的类型。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类:学习问题生、品德问题生、心理问题生、身体问题生、综合问题生。其中以单亲家庭的子女、留守子女、农民工子女居多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问题学生的界定。问题学生如何来界定?学校主要是采取班主任申报,年级组控制总量,政教处审批备案的流程来界定的。一般每班应控制在3人左右,最多不超过5人,每年级最多不超过学生数的8%,否则会伤害一大片,教育也不能取得实效。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问题学生的资料记录。记录什么?最基本的学生情况要有登记,如班级、班主任、学生姓名、监护人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建档时间。然后就是存在的问题分析,如家庭教育情况、品德心理及人际交往情况、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思想特征、学习情况等。再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记录,主要由责任人对问题学生分析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来。最后还要有不良行为记录和帮扶效果,由班主任和政教处记录。
建立档案的目的在于教育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不同错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建立档案的目的更在于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通过档案,使问题学生的
管理走向常态,防患未然。
2、形成管理网络,明确管理职责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认为应由学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班主任共同参与,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问题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采取两条线管理,一条是副校级干部管年级,党员、中层以上干部蹲班级的行政管理网,另一条是政教处—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为脉络的具体实施网。学校要求各管理人员要知晓所管对象的基本情况,知晓所管对象的家庭现状,知晓所管对象的学习状况,知晓所管对象的品德心理,知晓所管对象的矫正策略,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注。 三、对问题学生深入研究,寻找对策。
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是实现“问题学生”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校将“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作为校本教研课题发至各年级组和教研组,由学校政教处和教科室牵头实施,并且每学期召开一次“问题学生转化经验交流”的校本教研活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对策,如六年级组形成了以尊重学生是进行教育转化的前提;讲究沟通方法是教育转化的基础;调动积极性是教育转化的关键;抓住闪光点是教育转化的制胜法宝;组合各方面力量是教育转化不可缺少的手段;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有效教育转化的必经之路的六条转化经验。三年级组形成了用爱心燃起希望;用耐心拨开心扉;用信心激起火花;用细心温暖心灵;用恒心坚定方向的“五心”转化经验。还有许多班主任针对问题学生制定的转化个案、典型材料等等都使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落实问题学生教育长效机制。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采取了措施,不能立即见效果,教育难度相当大,往往使教育转化工作半途而废。因而落实问题学生教育长效机制,使其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结对跟踪帮扶制。学校把问题学生的跟踪帮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要求做到每一位问题学生至少有一位责任教师,品德问题生至少有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帮扶成效采取每学期一考核,每学年一汇总。对工作中有明显起色的责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教师帮助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宣传和表彰。
(2)家校联系制。联系形式可以是教师家访,也可以是家长校访,还可以是电话联系、网络联系、书面联系。联系的时机一是问题学生思想行为有异常表现时,二是问题学生生病或生活有困难时,三是在问题学生有明显进步时,四是问题学生缺课时。联系时责任教师要坚持先报喜后报忧、多报喜少报忧的原则,并将每次的谈话要点记录在联系卡上,放入问题学生档案中。
(3)定期“会诊”制。根据转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调整转化思路,采取更为有效的转化策略。我们规定定期“会诊”必须有管年级的副校级领导和蹲班级的党员、中层干部参加。
转化一个问题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重要,我们坚信教育家霍懋征所说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我们更坚信只要在思想上重视了,行动上持之以恒了,方式方法上优化了,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一定会走上新的台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xn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