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犯罪原因理论的评析

2023-09-27 06:3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方犯罪原因理论的评析》,欢迎阅读!
评析,西方,犯罪,原因,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西方犯罪原因理论的评析

作者:李锦 王益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12

【关键词】西方犯罪;原因;评析

犯罪,从宏观上看,是一种社会现象;从微观上看,是一种特定人的反社会的行为。因此,正确的解释犯罪原因对于犯罪的控制与预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作为犯罪学起源的西方国家对于犯罪的原因更是做出了详实的论证。本文仅就西方犯罪的生物、心理原因理论进行简单的评析与论证。

一、犯罪生物学理论及评析

犯罪生物学理论研究犯罪人的生物学特征与犯罪之间关系的理论学说的统称。[1]在西方关于犯罪原因的生物学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2] (一)隔世遗传说

隔世遗传说是由19世纪后期的意大利医生、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所创立。他对大量罪犯的身体特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测定为依据,提出犯罪人是人类隔世遗传的产物,是人类发展倒退到原始野蛮阶段的返祖现象。在《犯罪人论》中,他认为大多数犯罪人的都是生来犯罪人。后来,他对于自己的观点有所修正,认为只有少数犯罪人是生来犯罪人。他还提出了一种犯罪人类型,这种犯罪人的越轨行为是环境对其软弱本性产生压力的结果。 (二)性染色体异常说

这种观点认为,犯罪行为,尤其是暴力犯罪,与性染色体异常,特别是XYY这种超男性的染色体构成有关,因为这种人具有超出一般男性的攻击性,自制力差,易发生暴力犯罪。 (三)智力落后的观点

20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比纳和他的助手西蒙编制成了用于测量智力的《比纳西蒙智力表》,引起了一些犯罪学家的关注。美国犯罪学家戈德尔特对此表加以修订后,对监狱里的犯罪进行了测试,得出了结论: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智力低下,犯罪者是天生的低能。 这些观点把犯罪行为归结为生物因素的作用,忽视甚至否认社会等其他因素对于个体犯罪的影响,这样的理论势必不为人们所认同。对此,英国著名的精神病学者、犯罪学家格林就通过对4000名犯人的研究发表了《英国人犯罪:统计学研究》,反驳了龙勃罗梭关于天生犯罪理论。也有学者针对染色体异常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种理论在统计学和方法论上是存在很大的缺陷的。这种理论研究绝对地重视了暴力犯罪的行为,但无法承认和解释困扰人们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更多的其它类型的犯罪,如白领犯罪,有组织犯罪,无被害人犯罪等。”[3]智力落后的观点更是为现代的事实所验证是不科学的。而且,犯罪的生物理论曾经被法西斯所利用,成为镇压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理论依据。这不能不说是犯罪生物理论的一个未曾料到的历史污点。 但是,不可否认,犯罪生物学研究给犯罪学的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由理论到实证的转变,从形而上学到调研论证的深入。正如学者在谈论天生犯罪人理论时所说:天生犯罪人理论是诸多学者在探索之中的一项重要发现,虽然科学已经告诉我们不能单从犯罪人的生物特征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就是罪犯,但是我们仍可以将其作为一个研究犯罪原因的出发点,总结犯罪人的生理上的共通因素,从而实施相关措施,及时加以预防。”[4] 二、犯罪心理学理论及评析

精神分析理论系由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得所创立。[25]他的理论括心理结构、人格结构和心理动力三个部分。其中,他认为,心理结构包括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精神分析心理学,这对于犯罪学原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精神病学理论、正常个性心理学理论社会理学理论社会理学犯罪原因论,是西方研究犯罪原因的流派之一。这一学派着重从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方面解释犯罪原因。强调后天的社会化、社会学习在犯罪心理形成中的作用。主要理论观点有:(1)塔尔德的模仿理论。法国的犯罪学家、社会学家塔尔德1590年提出模仿规律,认为:一切社会价值和社会规范,其中包括法律规范均因模仿而引起,犯罪行为也是通过模仿学习得来的。(2)萨瑟兰的不同接触理论。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从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出发解释犯罪原因。他在《犯罪学原理》一书中指出:犯罪行为是通过与他人和团体的交往过程的相互影响中学习的。犯罪学习的内容包括犯罪动机、态度、理由、方法、技巧、掩饰犯罪的方式等。接触的次数、时间越多,则学习的机会越多。(3)艾森克的条件反射论。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人的社会就是学习社会规范,建立道德行为方面的条件反射,没有完成这个过程的人就容易犯罪。(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班杜拉指出:人的攻击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观察学习得来的,主要是通过家庭影响、文化的影响和符号的示范即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得来的。

这些观点发展起了一种犯罪的一般原因理论,这种原因区别于以往的解释,改变了犯罪学理论的发展方向,促进了犯罪社会心理原因理论的不断深化和科学。这些观点否定了犯罪时遗传而来的生物学观点,也否定了那种认为犯罪是人性表现的精神分析学观点和心理学观点,它更加注重社会对个人的塑造和影响,把人融入到社会关系中进行理性的思考,承认人的社会性,无疑是科学的。这对于犯罪的控制理论来说,是一种有力的论证。但是这种理论过分的注社会对个人的感染,而忽视了个人的行为理性,这不能不说是其遗憾的一面。但是和以往理论相比,这一理论是更加科学与合理的。它代表了现代犯罪学研究的重心,与犯罪学的控制理论相衔接,为刑事司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商小平,杨学峰主编.犯罪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1168. [2]张保平.犯罪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06339 41.

[3]刘广三.“染色体异常与犯罪学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

[4]孙茂智.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J].魅力中国,2010.05 (上),(13):133. [5]商小平,杨学峰主编.犯罪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1187.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v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