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思考与总结

2023-01-23 05:17: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思考与总结》,欢迎阅读!
课程改革,幼儿园,思考,总结
幼儿课程改革中的思考与总结

自《纲要》开始实施以来,各个幼儿园都开始了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本着尊幼儿促使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展开了以五大领域为基础的课程模式改革。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也发现了许多,下边将就幼儿教育方法和教学经验方面实行思考和总结 一、注重课程形式,忽视课程精神。

20019月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出台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园本课程的热潮,纷纷根据本园实际和地方特点展开园本课程建设研究但现在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往往做为一个课题来做,它会预先设定理论依据和课程实施框架,让一线教师根据目标来选择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并不断地充实。为了在几年内能达成课题成果,幼儿课程评价往往会忽视过程评价而注重结果,为自己课程目标的达成而自圆其说。结果造成了标鉴式的课程满天飞,却失落了课程精神的状况。

二、注重课程实施,忽视教师素质。

为了全面贯彻实施《纲要》,幼儿园的课程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各种课程式应运而生,教师不但要不断地尝试用各种课程模式,而且也要忙于促动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从观点上看,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了现在的“以幼儿中心”。 最重要的是我国幼儿课程改革的基本导向已由强调教师教授学业知识和技能逐步转化为强调儿童的发展和一般水平的获得,从注重课程的标准化和统一化逐步转化为注重幼儿课程发展和实施的多元化和自主性。这种转化的实现,根本上有赖于教师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幼儿教师除了要具有较全面的文化素养外,还必须具备乐于助人、乐观进取、善于交际、与人合作、责任心强、自制力强等品质。而现在的幼师生由于准入门槛低,本身在学习、行为习惯上就存有不少的问题,加上多是由初中直接升入,基础知识差,综合素质不高,即便通过五年的专业训练也难以保证能提高到怎样的水准。很难想象,本身素质不高,行为习惯不好的幼儿教师会给天真无邪的孩子起到什么样的熏陶影响?带来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这是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 幼儿课程改革不但对教师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幼儿园的管理者提出了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改进。


1、要求教师多了解相关自我的知识,即教育者的知识。

美国教育理学家林格伦(HGLindgren)曾指出,一个教师“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和他周围环境的心理因素和力量”“教师需要了解他们自己的行为正如像他们需要了解他们所教的学生那么多。” 幼儿教师首先必须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客观的评价,包括对自身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度水平、经验积累等方方面面有明确的理解。这种了解会有利于教师在接受新事物新理念时,准确作出判断,有针对性地补充自身的不足;有利于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不用自身的喜好去影响孩子的学习

2、要求教师加强对幼儿的了解和认知。

要不断从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考虑幼儿的个性特点和他们真正的需求,掌握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及认知特点,从有利孩子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组织教学幼儿教育在使用教材上相对来说较为自由,选择的范围也较为宽泛,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能熟知各类教材,并能根据自身的教学所需作出合理的取舍。

总来说之,推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领导组织和一线工作者都要少些急功近利,多些心平气和,不断积累经验求实创新,以此来共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cW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