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课读后感

2023-02-23 03:45: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种子课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种子
种子课读后感

《种子课》读后感

今年暑假学校布置了教师的读书活动,我选择了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打开书看到两个问题: 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如何有效的破解学生的数学困难?

看到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平常困扰自己的问题,回想自己的课教学,总不能做到尽人意,无论我如何精心设计,课堂上总不能保证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能聚精会神的听课,有时候看到孩子们看动画时的认真状态,我就在想:如果我的课堂能上成动画片就好了,我就不愁学生学不会了。第二个问题也时常让我不知所措。每一单元的内容一节不少上,甚至还额外的花时间来进行巩固练习,可最后还是一大堆问题摆在眼前不能解决。通过学生呈现出来的问题我也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到底哪里存在问题?很多时候还是找不到方向。所以对俞正强老师这本书怀有强烈的好奇心。

俞老师把课分为种子课生长课,对课堂的分法他用其莳也若子,其莳也若弃来描述对的态度。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

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莳也若子的课即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子种子课。种子课就是可以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其特点是需要深耕细作,不怕花时间,以深刻达成简约。比如厘米的认识以看做是种子课,如果厘米的知识掌握好了,那么关于分米,米,千米,毫米的也就变得更容易了。

与种子课相对应的是生长课,也就是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


点与点之间,是让学生充分自主的课。相对于厘米的认识我觉的泌的认识米和毫米的认识都可以看成是生长课。适合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前一课时是后一课时的基础,后一课时是前一课时的补充与延续。如果生长课种子课都停在留在了知识层面的话就属于雷同,所以讲数学思考部分融合进来,学生就会有新鲜感,学生对数学也就不会失去兴趣。我觉得这样也就可以做到俞老师说的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吧。

俞老师认为数学教学和打仗的道理是一样的:一定要打好关键的几仗,关键的几仗打好了,就形成势了,其他仗就会势如破竹般的获胜。种子课上好了,生长课就会轻而易举了。可见种子课理论带给了我们课堂改革的新方向。

总之,读了《种子课》这本书,给了我对课堂、对学生又有了一次新的启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c2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