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两宋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学专业论文》,欢迎阅读!

一、两宋社会经济发展
二、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1、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发展。 2、宋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3、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水平较高。 4、国家的不统一给各国贸易(国际贸易)创造了空间。 5、宋王朝统治者的开明政策。
6、宋代思想文化高度繁荣。
三、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1、农业
(1)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了一亿,劳动力大量增加。
(2)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很大的改进,出现插秧时节使用的工具——秧马;农田水利得到很大发展。
(3)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2、手工业
(1)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2)铁、铜等金属冶炼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3)陶瓷制造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 3、商业
(1)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4、两税和徭役:
两税:第一,宋两税以土地为征收对象,不复与资产发生关系。同时规定夏税征钱,秋税征粟米,仍分两季交纳。
第二,宋代除了两税外,复有属于人口税性质的“身丁钱米”,征钱或粮,只限男丁,且仅行于南方地区。除此还存在法定徭役。
第三,宋代也按资产(包括各种动产和不动产)定户,不过这种定户与征收两税并无关系,而是作为征发徭役轻重的根据。从上三点看,宋的两税实际上是田赋,和唐基本上属于资产税和田赋性质的两税已截然不同。
徭役:宋代的徭役是自差役进为雇役,雇役又返为差役,差役又发展为主役。
5、土地制度
1.土地私有制大发展。
其主要表现有四。一是土地买卖盛行。二是土地兼并大发展。三是私田数量大大超过官田。四是出现了明确为土地兼并辩护的言论。
2.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
3.土地所有权的日益集中与土地经营的日趋分散。 4.官田的私田化。
6、货币流通情况
(1)是纸币的出现,在世界货币发展史上,中国是最早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纸币的国家。最早产生的纸币,是北宋时期的“会子”。宋朝发行的纸币,有“会子”、“关子”、“交子”,金国还有“交钞”纸币。 、
(2)宋朝铸造的货币,在辽、夏、金的市场上,都可以流通使用
(3)官僚、地主为了增加剥削收入,政府为了从百姓手中得到更多的收入,解决财政赤字,便在发放高利贷上搞了许多五花八门的形式。像初期的高利贷、茶叶预贷、赊买、南宋的官钱和地租高利贷等,政府想尽办法盘剥老百姓。 7、海外贸易
(1)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2)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3)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 8、经济地理
四、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重心完全南移:在古代史上,我国的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到南宋时期,江南经济已完全超过北方,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2、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少数民族政权受汉族文化的吸引,一些政治家主动采取汉化政策,吸收内地先进的制度和文化;边地各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汉族人民向边疆地区的迁移等,都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不断向边疆地区扩展。
3、商品经济活跃:北宋东京、南宋临安是商业大都会,商业活动不受限制;农村集市逐渐形成市镇;北宋东京市内出现了“瓦子”,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以雄州、霸州边地榷场贸易为典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边地贸易固定化、制度化。
4、海外贸易发达:北宋在广州等地设“市舶司”管理外贸;南宋鼓励外商来华,设蕃坊,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外税成为国家赋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评价
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转型阶段的两宋,其商品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变革,虽然当时主导性的经济仍然是自然经济,但宋代商品经济无疑呈现出划时代的发展变化:坊市制度的打破,商业大都市的形成,草市、墟市的繁盛与经济型市镇的崛起,商业活动的活跃,坊郭户籍的出现,社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商税比重的增大,都表明当时的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封建国家惠商政策的实行以及宋代经济观念的转变和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Y6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