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豆子教案反思

2023-01-16 23:42: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年中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豆子教案反思》,欢迎阅读!
中班,豆子,教案,反思,跳舞
中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豆子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豆子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点,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在学习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大;按照豆子的软硬、大小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会跳舞的豆子教案吧。

设计思路: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在指导幼儿观察自然角时,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小朋友把那些装有各种豆子的瓶子拿着摇晃,发出各种响声,叶梓询拿的瓶子里面的豆子较少,他的瓶子发出的声音最大,而湘湘的却因为瓶子里装满了花生发不出声音。湘湘急着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他的瓶子会响,我的却不会?新《纲要》指出:要以问题引领幼儿进行探索,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为幼儿探索和经验的建构提供适宜的支持性引导。我没有直接回答幼儿的问题,而把问题抛给孩子,幼儿回家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引导幼儿本身解决问题。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究物体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学习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大;按照豆子的软硬、大小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2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3、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各种瓶子,花生、绿豆、红枣、米、汤匙、纸张、盘子等。 知识准备:

1幼儿对所提供的农作物已认识,能说出名称。 2、请家长与幼儿查阅资料或与幼儿一起做实验。

活动重点:

要引导幼儿探究豆子的多、少、软、硬、大、小在瓶子中发出声音大小的关系。运用比较的方法,幼儿比较豆子的大小、软硬、多和少在瓶中产生的声音大小的关系,使幼儿白物体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活动过程:

1、以问题豆子装在瓶子里,为什么有的会响,有的不会呢?有的声音较大,有的声音较小呢?引入,请幼儿谈谈本身回家寻找的答案。 (由于是幼儿本身提出的问题,所以很多幼儿回家后都很积极的寻找答案,有的问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实验。当然,老师在其中是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把今天的发现让


父母做一个知道,以便父母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本身的发现。

2、向幼儿介绍各种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操作,验证幼儿的答案。 介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感知豆子的软硬、大小。 按照幼儿提出的方法,请幼儿选择一种豆子进行操作。

师:小朋友说出了本身的想法,那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重点在幼儿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软硬、大小、多少在瓶中产生声音的大小的关系。 (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又有了新的问题的提出:怎样才能更好地豆子装到瓶子里,而不让豆子掉下来呢?)

3、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本身的实验结果。 幼儿把本身装好的瓶子与同伴进行交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瓶子,试试对方的瓶子,并能把本身实验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4得出结论: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大;按照豆子的软硬、大小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针对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的问题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豆子才容易掉下来呢?引幼儿提出本身的想法,解决问题。

5、请幼儿利用手中的瓶子与教师一起随音乐起舞。 6、活动延伸: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

活动反思

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教师并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本身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WC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