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在速度上、难度上适当降低、放宽要求,并对其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要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把班级授课与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如日本为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小组学习、个别学习等形式,实行“适应个性的教学”。德国也提倡分组教学,并注意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有调查表明,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同“优生”之间的交往明显多于同其它学生、尤其是同差生的交往。还有人做了如下调查:在10节课里,重点了解的5位优等生举手341次,发言67次;重点了解的5位差生举手17次,发言6次。10节课里差生平均每人得到的发言机会仅1.2次,不到优生的十分之一。(注:《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强化课堂(下)》张富林凤《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3期)这些材料表明,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亟需研究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也在探索怎样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运用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实验,根据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情况,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组,教师对不同组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练习等方面都区别对待。(注:《实施“双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张必中《中国教育报》1998年4月10日第3版)也有实验采取分组结对方法,即两张课桌四人为一组,四人又结成两对,优差搭配,以好带差。教师把任务下达到每组、每对,向学生提出双重任务,既当学生,又做先生,好学乐教,学教相长。(注:《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强化课堂(下)》张富林凤《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3期)通过这种形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注意到,有许多教师开始采用同位讨论、前后四人一组讨论等形式,但在应用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只重形式,不注意实际效果。如,前后四人组大多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而随机组合而成;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往往不够充足;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教师往往是笼统地提出“同位(或前后四人)讨论一下”,很少对组内成员的合作、帮助等提出具体要求或建议。三、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教师的讲为主,讲得又细又多,以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机械重复地练。有人对我国小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本身进行的分析表明,我国小学生言语交往行为集中表现为回答教师的问题,此类行为的频度在学生课堂言语行为总频度中之比重高达93.8%,提问、异议及其它类行为的比重分别仅占1.7%、2.7%与1.8%。(注:《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吴康宁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而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所构成的师生言语交往行为过程都是由教师启动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非自主地位。可见当前我国大教学班的主要弊端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薄弱、机会有限。素质教育正是针对这些弊端,强调教育要着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
自己的活动。可以说,对于每一个学习主体,没有活动就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为此,教师要爱学生、爱数学,这是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媒介;要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三是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系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四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必要的精神心理条件。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种健康的精神心理气氛中,能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五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善于学习。四、建立
科学的评价体系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具有价值判断、指导、激励、反馈和改进等功能。充分发挥评价在各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评价内容要全面。它不仅重视对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考核,还重视对学习情绪、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品质和习惯的评价。第二,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注重笔试和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我们不仅要注重定期评估,而且要随时随地对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如复习与检查、新知识教学、巩固实践、独立作业等;将课堂教学的表现与课外活动和家庭作业的表现结合起来。三是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第四,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和其他评价相结合。第五,以年级制取代百分制,同时撰写诊断性、指导性和鼓励性意见,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活泼主动地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T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