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家

2022-10-22 05:06: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婴幼儿家》,欢迎阅读!
婴幼儿
幼儿家、园、社区共育机制问题研究



在终身教育背景,在追求高质量学前教育过程中,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面的合作,特别是下列问题已引起学者们高度关注:

1.家、园、社区三方角色定位问题。如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三者的关系不明确,家长、社区人员在参与幼儿管理中角色与职能不明确等等。

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幼教领域已初步形成了幼儿园与家长、社区人员平等合作的角色意识,特别是家长和社区人员对幼儿教学有了强烈的“知情”意识,但幼儿管理还缺乏接受监督意识和效益意识。家长委员会这种管理组织的职能,仅仅体现在知情权上,很少能够真正行使监督权和评价权,有的家委会甚至有名无实,游离于幼儿管理工作之外。

2.家、园、社区三方教育合作的制度与机制保障问题。如人们常常把幼儿教育仅仅局限于幼儿教育即使幼儿园与家庭相联系,也是家长处于被动配合幼儿园的角色;有些社区早期教育仅仅是组织一些形式上的活动,缺少具有社区教育特征和功能的早期教育有些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一些活动最终目的是“创建幼儿园办园特色”的锦上之花。

研究者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发现: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表面化现象严重。具体表现为:过于注重三方交往的态度,三方联系的动机过于功利等。此外,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沟通不顺畅、通的机会较少等问题突出,家长参与的层次较低且多处于被动地位,是“旁听者”“ 观看者”“听从者”。能否帮助家长实现从被动配合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双向联系的常态化、制度化是关系到能否切实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问

3.家、园、社区三方教育合作的“伙伴关系”及信息对称问题。我国虽然比较重视幼儿园与家庭间的沟通,形式主要有家访、家长会、家长讲座、接送时交流等。但是,双方实质的教育交流次数有限(每年23次),且家长多处于被动地位。

有问卷调查显示:61.3%的教师认为家长工作太忙 ,很难与家长联系;47.6%的教师认为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和家长交往;59.5% 的家长认为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和教师交往;48.4% 家长认为教师工作太忙,不好意思打扰教师。可见,如何针对不同家庭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宜方式进行家园沟通,是目前我国家园合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家长的引导与家庭教育的支持系统问题。现实生活中,家长的教导缺少支持系统,家庭的多样性没有受到充分的尊重。幼儿仅从宏观上引导和控制家庭教育的方向,很少通过提供资源等方式支持家庭充分挖掘、培育与利用自身的优点实施家庭教育。教师在与家庭联系过程中,往往将家庭看作同质的单数,很少关注家庭的多样性特点。如家庭的经济背景、家庭结构等,对所有家庭一律采取同样的策略和要求。

研究表明:目前不少幼儿园在开展家园合作时,工作重点是要求家庭配合幼儿园。这一现象意味着幼儿园仅单纯强调向家长宣传科学的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而忽视了发展家长教育教养能力的重要性,忽略了对家庭多样性的强调,忽略了以民族文化经济基础,与不同类型家庭,如核心家庭、移民家庭、大家庭、单亲家庭,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园合作工作

5.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利用教育资源问题。如一些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所教课程各自为政、各自施教的局面,甚至出现相互隔绝、相互指责的现象。

研究指出,目前婴幼儿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欠缺;二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然倾向于结构单一化;三是已开发的课程资源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很好利用;四是部分家长、社区教育人员学前教育理论基础薄弱,在施教中内容、途径、手段单一,能力缺乏;五是已经研发课程资源其实践价值未得到普遍认同,缺乏本土特色;六是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有关人员有课程研发和实验的热情,但遇到诸多困难无法解决,如没有科研人员的支持,领导重视不够,家长、社会不支持,婴幼儿不适应,目的性不强,内容零散不成体系,评价制度滞后,缺乏交流合作等。

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不仅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婴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三者的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必须将婴幼儿教育视为一项开放的系统工,努力为亲子教育的发展设计和创新家、园、社区共育机制,形成正向教育合力,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SN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