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2022-12-29 19:0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皮亚杰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欢迎阅读!
皮亚杰,幼儿教育,启示,思维,语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皮亚杰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幼儿教育的启示

作者:李

来源:《教师·理论研究2009年第09

摘要:在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问题上,皮亚杰从个体心理发生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语言实质上只是思维的一个主要工具。在语言发展中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应从保护幼儿的原声音、重视内部语言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皮亚杰;语言与思维;幼儿教育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早期研究儿童语言和思维等认识的发展,从此入手,最后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皮亚杰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

(1)从发生上讲,语言与思维是异源的:思维起源于动作,语言来源于社会学习。从发生的起源上看,思维是从个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中抽绎出来的,而语言产生于经验。思维产生的时间比语言要早,思维控制语言活动。通俗地说,思维不能归结为语言,也不能用语言去解释思维。[1] (2)从作用上讲,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为思维服务的。这种服务表现在语言使思维变得有组织和便于社会交流两个方面。[2]思维越缜密越需要语言的帮助,没有语言,思维总是个人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但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人们还可以利用其他符号和表象来思考。幼儿在掌握语言以前,可以用形状、颜色、声音来思维。聋哑人丧失了语言能力,可以借助于手势、表象等进行非语言的思维。

(3)从本质上讲,思维决定语言。皮亚杰通过对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具体分析认为:儿童的思维并非来自语言而是来自动作,儿童在9个月以后虽然还没有语言,但已有了动作思维。[3]因此,不能认为语言先于认知思维, 也不能说所有的思维都与语言有联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幼儿期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关系

幼儿的思维是以语言发展为前提逐渐发展起来的。[4]

(1)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也是表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皮亚杰认为,幼儿期儿童思维处在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各种感觉运动图式逐渐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儿童在行为上表现为延迟模仿、象征游戏和绘画。语言开始出现并发展,概念也迅速发展,儿童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和词语来表征外部事物。但这时的语言和表象、延迟模仿等一样, 只是一种信号、象征。他们的词语或其他的象征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只能在不脱离实物和实际情景的场合中应用,即思维仍受具体的直观表象的限制。

(2)幼儿期内部语言的产生是真正人类思维的开始。内部语言是从幼儿期开始产生的,其原始形态或过渡形态表现为出声的自言自语。皮亚杰首先发现这一现象,并把这种语言形态称之自我中心语言”,且认为是儿童特有的自我中心思维特点的表现,社会化语言相对立。后来,维果茨基在充分肯定皮亚杰贡献的同时对此进行了质疑,提出自我中心语言是社会性语言,是思维的有声表现。科学地说,自我中心语言是儿童思维的工具,是形式上的外部语言和功能上的内部语言的结合。

三、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1.正确看待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人们还可以利用其他符号和表象来进行思维。因此,要发展儿童思维,还须注意帮助儿童掌握丰富、生动的感性经验,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形象思维的发;设法引导儿童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经验,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2.发挥语言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要运用具体的策略来发挥语言对幼儿思维发展的作用。

(1)保护原声音。原声音是发自内心、有实际意义的有声语言,完全代表着个体的意愿,个体的生活经验直接联系。在儿童的社会,原声音占绝对的优势,真实反映了个体的内部矛盾,并表明其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幼儿原声音常常蕴涵某种理性,其表达常常是小生命对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Ld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