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1)

2023-03-08 17:3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1)》,欢迎阅读!
运动心理学,心理学,体育
1体育理学运动理学炼心理学的异同:

三者研究的不同点在于:第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运动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第二,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体育理学的主要研究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运动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第三,研究内容侧重点不同,体育理学然也研究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条件下所有的心理现象,运动理学应该侧重研究运动表现和成绩有关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成绩等;锻炼心理学该侧重研究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育锻炼对锻炼者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者的共同点在于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等;研究的方法相同。 2反应时间: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应开始间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简单反应时:对单一刺激做出第一个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间隔。复杂反应时:要求对不同刺激做出相应的不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间隔。

3体育运动情境中学习目标定向者与成绩目标定向者在成就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4运动兴趣的分类:内容(物质和精神)兴趣;倾向性(直接和间接)兴趣;广泛性(广泛和中心)兴趣;深度、范围和稳定性(有趣、乐趣和志趣) 5运动机能的种类:生物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性动机间接性动机。 6 Weiner的归因模型 8驱力理论运动表现P是习惯H与驱力D的乘积,P=H*D习惯是指完成运动技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能掌握阶段,或正确动作、错误动作表达的比例优势。在技能学习初期应尽量消除不必要的压力,使学生或运动在比较低的唤醒水平条件下降低错误动作的优势反应;学习的后期可以通过提高唤醒水平来提高正确动作的优势反应,达到加快学习速度的木的。 9U形假说:(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运动员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进一步提高将导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的下降。中等唤醒水平时,运动技能表现更为稳定。

地唤醒运动参与者有着较为广阔的知觉范围,容易因缺乏主观努力或信息的选择不当而受到更多无关刺激的干扰,从而降低运动表现。中等唤醒水平,知觉的选择能力相应得到提高,那些与任务无关的信息被有效过滤,而与任务有关的信息则被较好地认知并处理,使运动表现的成绩得到提高。唤醒水平超过最佳区域,知觉的范围将逐步缩小,内、外信息将不能被有效的感知,运动表现又会跌入下降的通道。

10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最佳机能区段,当唤醒水平处以这一区段内时,运动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最佳运动表现。(情绪归纳为:令人愉快的和有工作能力的情绪,令人愉快的和工作能力差的情绪,不愉快的和工作能力的情绪,不愉快的和工作能力差的情绪)。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赛前进入最佳赛前心理状态,并且可以改善竞赛现。

11多为焦虑里理论:认知状态焦虑竞赛时或竞赛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的对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消极引起)。躯体状态焦虑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由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所引的焦虑。状态自信心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地成功的信念。 12标准化POMS分值进行标图,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称为冰山剖面图。(可以区分不同技术水平的运动员)。紧张、抑郁、疲劳和慌乱消极情绪得分较高,而精力较低。运动类型方面相对封闭式的运动技能而言,赛前心境状态能更好的预测开放式运动能的行为结果。在评价方式方面在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进行平价行为结果时,赛前心境状态能更好的预测行为结果。

13渐进性放松训练概述:利用全身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自身训练概述又称(自主 自律 我和自发)训练,第一部分包括(肢体沉重感、呼吸、腹部发暖、前额发凉、肢体发暖、心脏)练;第二部分运用表象,鼓励训练者想象能够让自己放松的情境,同时见注意力集中在胳膊和腿的温暖感和沉重感上;第三部分是使用特殊主题来帮助诱发放松反应,运用自我暗示提示自己身体确实已经放松。

14气功放松法(动功和静功)在意识的主动控制下,通过调整姿势(调身)调整呼吸(调息)调整意念(调心)而达到松 自然的放松状态。

15生物反馈训练:利用仪器将与机体内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选择行处理,与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们(即信息的反馈)

16系统脱敏训练概述: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习惯的技术。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的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

17模似训练: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作用--提高(适应性、抗干扰能力、备战针对性、训练质量)

18 EllisABC基本原理:Ellis

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核心内容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并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诱发事情事件;B个体在遇到有发行事件后所产生的信念,即对这见事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相应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结果。

19动作技能的概念:通过练习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20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作技能的学习从意识行向无意识过度;运动技能的程序化;作技能的自动化;能量消耗的节省化;觉察错误能力的逐步提高。

21动作技能的分类: 封闭开放性运动技能分类 续性--不连续性运动技能分类 策略--高策略性运动技能分类

22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表现为练习曲线在某水平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有些下降,但经一段时间的调整,曲线又继续上升。

23产生高原现象可能的有一下几种原因:个体正从技能学习一个阶段过渡,此阶段个体将发展任务所需的新策略以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只有新策略完全形成并得以实施,技能水平才会有所提高;有些技能的提高需要身体素质作保障,技能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要继续发展,必须对原有身体素质作进一步提高,能水平才可继续发展;随练习的进行,练习者的兴趣降低,情绪厌倦,身体疲劳或疾病,也会影响到动作技能的发展;复杂技能可能比简单技能更易出现高原现象。在复杂技能中,单个动作的连接以及整体技能的程序都较复杂,分解练习中的单个动作的执行时机、力度再整技能中都有不同的要求,整体练习中的策略调整可能产生高原现象。 24反馈:自然反馈动作完成自然产生、不需要借用其他方式而产生的信息是动作的必然结果,不需要他人告知自然可以获得的。视觉、听觉、触觉、本体觉,都属于自然反馈的信息源。追加反馈动作执行后所获得信息是凭借外力和外物对于动作结果所外加的信息如计时和评价结果。不同类型的技能学习有不同的反馈要求,即刻的结果反馈有利于复杂任务、开放性任务和不熟练任务的学习而适当地延迟结果反馈较利于简单任务、封闭性任务和较熟练任务学习

25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的影响。正迁--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负迁移---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妨碍新技能的获得)

26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础:确定体育教学目标体育学目标及其作用和明确化)。选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和途径(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依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依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的体育态度;分析学生的认知运动能力)。选择教学织形式与方法体育教学组织常见的心理学分组形式,能力、趣、有伴分组;体育教学基本方法的心理学分析包括讲解法与示范法;分解和完整练习法;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启发思 言语暗示刺激 正误对比强 单独与减速练习 游戏法与赛法;体育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施体育教学评价,据体育教学目标和测量收集资料 27体育优等生:进行指导,促进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特长。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并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安排一直几名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他们负责指导,培养他们善于帮助他人、同情弱者的意识和行为,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一般生:提出明确的学习标,鼓励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力,争取更大进步,要争对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指导。 体育差生: 2体育差生 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通过努力后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体育学习的成功感和乐趣,增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教育他们认识到参加体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让他们从体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益处,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此外,对于体育差生,除了由优等生负责帮助外,教师要给予他们特别的指导,并要在同学中消除对他们轻蔑的思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友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28个性倾向性的差异:体育机的差异;体育兴趣的差异;育态度的差异。

29四种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及与高级神经活动的对照


30应激运动损伤理论认为:运动员在面临潜在的运动应激环境时,对自身能力资源与任务要求之间的认知评估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是预测运动损伤发生的核心因素。一个潜在的应激运动情景(如竞赛,要求运动对任务的目标、自身的应对能力和可能的结果进行充分的认知评价,运动员认为自己的应对能力超过了清净的要求,应激反应就会非常小。相反,运动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不能应对情景的要求时,其应激应答就被激发了,与之相应的生理和注意状态发生变化,导致肌肉紧张加剧、视野缩小、注意分散等,样就增加了发生运动员损伤的可能性。同时,诱发的生理状态、注意力的变化反应过来又可影响个体的认识评价,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增大运动损伤发生的危险。

31掌握心理应对技能:酸葡萄效应、否认与移置、投射与升华、避免消极断言、问题定向、表象训练。

32将任务疑聚力与社交疑聚力加以区分有助于人们理解团体疑聚力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地发展团体疑聚力。

33团体疑聚力的测量:社会研究群体互动的分析工具,可以揭示群体成员之间的情感及吸引力程度。问卷法(间接测要求队员回答,据相应评分标准来评定团体疑聚力的程度。直接测量通过问卷调查队员多大程度上愿意为团体承担义务、队员感觉到的团体的吸引力程度来评估团体疑聚力水平。 34团体规模:一支队伍的规模越大,疑聚力不断下降,相互接触的机会相对减少,易造成意见分歧,目标不一致活动不协调,导致团体疑聚力降低;规模小,易在任务目标上达成一致,但由人力资源不足会影响任务的完成。

35运动项目:互动项目指需要紧密团结合作才能获得优异成绩的体育运动项目。共动项目很少需要成员间交互作用的体育运动项目。

36体育团体疑聚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明确并认同团体目标与成员角色、建立良好团体规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

37领导的特征:权威性、服务性、超前性与战略性、超脱性与全局性、情感性。

38目标达成型(Pm)团结维持型(Mp)两者结合型(PM)两者均低型pm采用两者结合型的领导方式,团体效率最高,而且对团对的信任程度也高,标达成型和团结维持型居中间,而两者均低型无论是在工作率还是在团队的信任程度上都是最低。

39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教练员领导方式的比较



40情境特点 当前任务:最重要的情境变量是当前任务。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不宜民主型领导 团队传统:长期经历一种领导方式,就不可能对这种领导方式的改变产生迅速而积极的响应。 时间:有限和紧迫时,专制型比民主型有效。 助手:助手越多,领导者指引的方向共同努力就显得愈加重要。 紧张情境:专制型领导完成的任务效果较好。

41运动队和运动员的特点 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喜欢不同的领导方式:集体项目运动员比个人项目运动更喜欢任务定向型领导方式,如篮球和游泳。 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喜欢不同的领导方式:技能水平高的运动更加喜欢运动员定向型教练员,能提高情感方面的支持。 不同年龄的运动员喜欢不同的领导方式:低年龄的运动员喜欢关系行为高、任务行为低的教练员。

不同性别的运动员喜欢不同的领导方式:男与女运动员相比更喜欢倾向于专制和社会支持型教练员。

不同动机水平的运动员喜欢不同的领导方式:任务动机越高,越喜欢训练和指导的领导行为,亲和动机和外部动机越高,越喜社会支持型领导行为。

42攻击性行为的定义:有目的地伤害另一方生命的行为,其含义如下:341 1有目的:攻击者有一种伤害某一对象的意向,并期望攻击的对象在心理或身体上受伤害. 2包括语言活动和身体行为:前者主要是通过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后者是使用身体的一些3)部位以及利用武器对他人攻击. 4以外显行为为标志:开口骂人属于攻击性行为,内中暗暗诅咒他人不属于攻击性行为. 总是指向他人生命的对象:人、踢小动物都属于攻击性行为。踢桌子、摔椅子不属于攻击性行为。

5)既可以指向他人,也可以指向自己:前者被称为外部惩罚的行为,后者被称为内部惩罚的行为,自我损害行为,其极端特点是自杀。 攻击性行为分类: 敌意性攻击:是指由攻击者的愤怒而产生的、具有人受伤害的意图和引起他人痛苦的攻击性行为。

工具性攻击:是指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 43、个体外部因素:a环境的无温度 b噪音 c拥挤的人群 d对受害者意图的感知 e害怕报复 f比赛的结构(1分数差 2主场比赛或客场比赛 3赛的结果 4联赛排名 5比赛阶段 6运动水平及队伍级别 7竞争、相互熟悉和比赛次数 8目标定向)此外,外部鼓励、裁判的漏判、错判或存心偏袒等情况,以及去个性化与从众心理等都是影响运动员攻击型行为的重要因素。345

44、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1)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产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感。

2)选择有吸引力的项目和内容,以增强体育学习内容的诱惑力。

3)给予学生一定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4)通过形式多样化的体育践活动与比赛,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新的运动需要。

5)寓教于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和多变的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来创新生动、活泼、谐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创造最佳课堂效果。

6)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始终处于激发的状态。

45、什么是协变性原则,请举例说明。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任务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上的成绩与他们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原因;当别人上的成绩与他们不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原因;这种现象叫做协变性原则。如某个运动员打败了一个在网球比赛中每一个人都输给他时,他可定会把自己的胜利归于诸如能力,水平高等内部原因,一个人在某次测试实验中得了满分,并了解到每一人都得了满分,就把它归因于外部原因,是进行归因的逻辑模式。 46、自生放松与渐进放松的异同点? 相同点:注意高度集中于自我示语或他人暗示语·深沉的腹式呼吸·全身肌肉的完全放松。同点:自生放松练习的程序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逐渐产生沉重感和温暖感,以达到自然放松的境地;渐进放松练习的程序主要是先使某肌群紧张,再使其充分放松以建立肌肉紧张与放松程度的区分感觉。

47、请叙述习得性无助学生如何施教?

1)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 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

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4创设良好地人际交往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8g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