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急性胰腺炎的概述》,欢迎阅读!

急性胰腺炎的概述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 一、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因素及其机制。
1.胆道疾病 为我国AP最常见的病因,其中胆石症更为常见。
▲分析机制:据统计约2/3人群中胆总管和胰管共同汇合于肝胰壶腹,汇合后进入十二指肠,胆管炎症、结石、寄生虫、水肿、痉挛等病变使壶腹部发生梗阻,加之胆囊收缩,胆管内压力升高,胆汁通过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原,导致胰腺自身消化而引起胰腺炎。此外胆石、胆道感染等疾病尚可造成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激活胰腺消化酶诱发AP。 2.胰管梗塞 因蛔虫、结石、水肿、肿瘤或痉挛等原因可使胰管阻塞,胰液排泄受阻,当暴饮暴食胰液分泌过多时,胰腺内压力增高,致使胰泡破裂,胰酶原进入间质,被组织液激活引起本病。
3.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病变 导致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及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致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引起胰腺炎。 4.酗酒和暴饮暴食(是西方国家的主要病因)
▲分析机制:乙醇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同时乙醇兴奋迷走神经,使胃泌素,胰泌素和胆囊收缩分泌,这三种激素均促使胰腺外分泌旺盛,由于胰管引流不畅,造成胰液在胰胆管系统压力增高并郁积,致使高浓度的蛋白酶排泄障碍,最后导致胰腺泡破裂而发病。
5.手术与损伤 胃、胆道等腹腔手术,腹部钝伤挤压胰实质,或逆行胰胆管造影注射造影剂过多或压力过高时,也可引起胰腺炎。
6.其他 高钙血症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可诱发AP。药物中如可使胰液的分泌及粘稠度增加。某些传染性疾病如可伴有胰腺炎。 二、分型
1.轻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多见,预后好。 2.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少见,但很危险。
三、检查及诊断
(一)检查
1.血象 多有白细胞增多。 2.血、尿淀粉酶:
血淀粉酶一般在发病后6~12开始升高,48h达高峰,一般超过500U/L(Somogyi单位),48~72h后下降,3~5天内恢复正常。
尿淀粉酶在发病12h后开始升高,一般超过1000U/L(Somogyi单位),维持时间较长,连续增高时间可达1~2周。
3.血脂肪酶 由于脂肪酶检测技术的进步,已发现AP早期就有脂肪酶水平的升高,而且与淀粉酶水平的升高呈平行状态,在诊断AP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到100%。
4.血钙AP时血钙明显下降,提示胰腺有广泛的脂肪坏死,预后不良。 5.影像学检查 B超、CT腹部扫描、X线腹部平片检查可观察有无肠麻痹,并有助于排除其他急腹症。
(二)诊断要点 相关病史+临床表现+血尿淀粉酶显著升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0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