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区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

2022-08-09 07:24: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藏区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欢迎阅读!
藏区,朗读,小学生,语文,教学
浅谈藏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在语文教学领域里耳能熟详、司空见惯了,但是很少有人与时俱进地解读它的真正内涵。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听和读的能力,因为听与读是语言的输入过程,说与写是语言的输出过程,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这两个环节。阅读分为默读、朗读两中形式,我在教学中努力探索朗读教学,因为朗读教学十分重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朗读课文,养成了一种惰性,同时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我在藏区执教语文以来,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立足儿童的阅读心理和藏区朗读教学的实情,训练朗读技巧,取得了良好的朗读效果。本文谈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朗读教学就是在理解整个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把课文有感情地、通过声音抑扬顿挫地读出来。朗读课文前老师要引导学生整体默读文章,把生字、生词通过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词义,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朗读教学的准备工作如果没有这个环节,学生很难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可以说朗读教学可以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朗读教学是培养一个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必要途径。世界上著名的演说家哪一个没有扎实的朗读功底呢?我国著名的演说家闻一多常常面对大海朗读,有的为了训练口音而口含石子练习,他们的声音在大厅里、在广袤的原野上荡气回肠,感情时而如汹涌湃拜的大海,时而如汩汩流淌的清泉,像一个巨大的螺旋磁场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听众。小学生现在及今后都要进行人际交流,语言不能表情达意,会影响人际交流。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示范朗读

小学生喜欢图文并茂的视频教学,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走进传统的课堂,革新传统教学的布局。它从视觉、听觉方面调动学生感官,从不同的渠道把朗读教学信息入学生的大脑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发学生智力,所以多媒体能有效地推进阅读教学的开展。比如在教学《鹅》一课时,我播放了本课的视频春天来了,湖泊岸边,柳树青青,春风拂来,清澈的湖水涟漪潋滟,阳光洒满湖面,金光万点,三三两两的鹅,在水中欢快地游来荡去,伸着长长雪白的颈子讴歌春天。学生看到情境陶醉其中,配有轻音乐朗诵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多媒体课件语音标准,而我们的教师来自四面八方,因地方口音的制约,语音欠标准,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这一困难。

三、介绍课文背景,找到作者感情的切入点

我们讲解课文不能脱离作者的时代背景,任何作者写作,都有一个时代思想脉搏,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就很难透彻地理解文章深层次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时代的主题。我在上课时必须介绍作者的时代背景,因为现在学生所处的时代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例如:我在教学《一本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课文讲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这篇课文表现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学生因为处于现在和平盛世的时代,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教科书人手一册,谈不上什么珍贵。课文的背景一介绍,学生对于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感情脉络就容易了,对于朗读课文的关键句子心中就有谱了。例如朗读到张指导员告诉有书时: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有书。要把张指导员和学生那种兴高采烈的心情表达出来。当张指导员面临敌机轰炸受伤,面临死亡的危机时,说话断断续续,书,书,书,要把这种说话低沉、念念不忘教科书的情感表达出来。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教科书,突出了教科书的珍贵。 四、教师范读


一开始学生很难进入到课文的角色,而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在上课前一定要备好教材与学生,找到学生与作者感情的最佳切入点,进行范读教学,让学生随着老师的范读迅速地进入课文角色,引起与作者感情的共鸣。因为老师是现场示范,学生耳闻目睹,有感同身受的感觉。我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先看了庐山瀑布壮观的图片资料,然后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整首诗充满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当学生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把作者豪迈的感情淋漓致尽地表达出来了。所以教师朗读导航十分重要。 五、导演课本剧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活化、深化、强化课文内容,让课本在学生的内心再次加工、再次酝酿,把课文中的角色再现出来,我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编好后,要反复揣摩课本人物的思想、语言和内心活动,通过自己的口头语言和身态语言展现人物的思想。学生喜欢在话剧中感悟课文内容,也相当投入,更好地把握课本角色的心理、语言神态。如在教学《陶罐与铁罐》时,我分别教学生扮演铁罐和陶罐,反复朗读课文,学会铁罐傲慢的语气、不可一世的态度和陶罐谦逊和蔼忍让的态度。学生为了表现铁罐的傲慢,坐在椅子上,双手叉腰,双脚放到桌子上,表演得十分到位,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在表演的过程中升华了朗读效果。

总之,朗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是连接读与说的必要纽带。将读与说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了记载学生朗读能力的成长,可以用录音的方式建立学生的朗读档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v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