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交焦虑障碍的合理情绪疗法》,欢迎阅读!
![社交,焦虑,疗法,障碍,情绪](/static/wddqxz/img/rand/big_90.jpg)
社交焦虑障碍的合理情绪疗法
摘要: 社交焦虑障碍,即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
能被别人注视的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并且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的精神疾病。对于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有精神分析法、认知行为治疗和元认知干预等方法。其中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合理情绪疗法在缓解社交焦虑方面有显著效果。本文运用了合理情绪理论对社交焦虑障碍制定了的几种治疗方法。
关键字:合理情绪疗法 社交焦虑障碍 一、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焦虑症又名社交恐怖症,在DSM-IV中社交焦虑症被定义为:对暴露在生人面前或可能被众人注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或职业场合,感到明显和持久的害怕,害怕会做出令人难堪或窘迫的行为,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主动采取回避行为,有痛苦体验。它是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境或者表现情境的显著和持续的担忧或恐惧,在这些情境中个体被暴露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或者在他人的审视之下,他们担心自己的行为方式让自己出丑或者尴尬,担心表现出焦虑的症状[1]。
了解社交焦虑的原因是有效治疗社交焦虑的前提。综合国外的各项研究,对社交焦虑的成因的说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社交技能的缺乏[2], 否定性的自我评价[3],认知失调[4]。国内在这方面研究较少,为了探究究竟哪种或哪些因素在焦虑情绪的产生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有研究者, 拟以回归分析的方法,从自我评价、他信、社交技能三个方面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自我评价和社交技能两因素对社交焦虑起关键性的作用。自我评价越高, 社交技能越高, 则社交焦虑越低。说明个人评价低和社交技能缺乏是导致社交焦虑的主要原因。所以,心理咨询人员在进行社交焦虑治疗时, 应着重进行认知上的矫正,尤其是当众讲话及社会交往方面的自信训练。 二、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5]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其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6]
80年代, 这一疗法成为国际上闻名的心理治疗体系, 近20 多年来, 理性情绪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采用本疗法治疗的病例日益增多。所以,依据前人大量研究和笔者的一些实践,笔者认为理性情绪疗法作为认知疗法的一种,在缓解社交焦虑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三、合理情绪疗法的步骤 (一)心理诊断阶段
在这一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并且咨询师还应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咨询师要使求助者认识到A、B、C之间的关系,并使他能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分析。 (二)、领悟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求助者真正理解并认识到:第一,引起其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他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第二,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
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第三,求助者可能认为情绪困扰的原因与自己无关,咨询师应该帮助求助者理解领悟,引起情绪困扰的认知恰恰是求助者自己的认知,因此情绪困扰的原因与求助者自己有关,因此他们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 (三)、修通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所谓修通,也就是指工作透人的过程。是整个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内容。 合理情绪疗法的常用技术: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这是合理情绪疗法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用夸张或挑战式的发问要病人回答他有什么证据或理论对A事件持与众不同的看法。例如,“支持这项信念的证据在哪里?”“你有什么办法证明别人是在嘲笑你?”等等,通过反复不断的辩论,使病人不能为其非理性信念自圆其说,使他真正认识到,他的非理性信念是不现实的,不合乎逻辑的,也是没有根据的。通过一系列的辩驳,咨询师将来访者的意识带入更理性的层次,使他们产生某种认知的改变,开始分清什么是理性的信念,什么是非理性的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求助者的情绪困扰,有时就是他自己向自己头脑传播的烦恼,他经常给自己传播不合理信念,在头脑中夸张地想象各种失败的情境,从而产生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就是帮助求助者停止这种传播的方法。对于社交焦虑者,如可以想象自己和朋友一起聚会,并在聚会上当众表演。当来访者想象这一情景时会产生不适当的不安和烦躁,要求来访者集中精神去体验此时的感受,接着再去尝试将这些感觉改变为适应的感觉。一旦他们能够改变不安的感觉反应之后,他们就有较佳的机会去改变在实际情境中的行为。埃利斯指出,如果我们持续几个星期,而且每个星期做几次合理的情绪想象练习,我们就可以不再对这些情绪感到不安。 (3)家庭作业
认知性的家庭作业也是合理情绪疗法常用的方法。它实际上是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辩论在一次治疗结束后的延伸,即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 (4)系统脱敏法
合理情绪疗法虽然是一种高度的认知取向的治疗方法,但却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三方面的整合。因此在合理情绪疗法中也会经常见到一些情绪与行为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如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
针对社交焦虑者,首先列出引起求助者焦虑的由轻到重的10个等级的情境(如1级对应于独自在家想象作一番讲话;2级对一个最好的朋友说一段感想;3级在家里对家庭成员说一段感想;4级在家庭聚会上,对饭桌上的亲戚说一段感想;5级在一群朋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6级在班级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7级在班级中对全班同学进行一个简短的演讲;8级在陌生的环境中对熟人进行演说;9级在陌生的环境中,对陌生人发表自己的观点;10级则是在陌生的环境向陌生的人群发表演讲。)从低等级开始,向求助者呈现恐惧情景,并让求助者进行放松训练,直到焦虑恐惧的情绪消除,再呈现更高等级的恐惧情景,重复放松训练,各等级依次进行,直到求助者的紧张状况完全消除。 (四)、再教育阶段
咨询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t4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