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医养生知识

2022-12-25 00:52: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夏季中医养生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养生,夏季,知识
夏季中医养生知识

-CAL-FENGHAL-(YICAI)-Company One 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健康知识讲座资料小样之七

)

(1
夏季中医养生 李克芳

“天人和一”是中医养生的指导理论,人要和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在 《素问?四季调神论》中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木也。所以圣人春夏 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人体阴阳和自然界阴阳变化是相一致的, 人应在春夏时节保护体内阳气的生长,在秋冬之时保养人体的阴气,使体内阴 气得以收藏。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 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

在谈到夏天如何养生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 因暑取凉,长夏防湿”,这里再清楚不过地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 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夏季阳气散发于 外,相对来说体内阳气反而不足,这时如果过于形寒饮冷,就容易伤害阳气, 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就是告诫人们夏季不能过于贪凉,否则可能导致很多疾 病。

盛夏之时,与五脏中的心相应。暑邪伤人易导致烦躁、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 神不宁的症状。此时可适当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温天气 带来的暑热,又能清泄身体产生的内热,也可服用辛凉散发或甘寒清暑的中 药,如菊花、薄荷、荷叶、金银花、连翘,以利心火、散暑热。

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长夏,与脾相应。这个时候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 中湿度较重,人比较容易感受湿邪,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就会产生食欲不 振、皖腹胀满、大便稀澹、四肢不温等症状,要防湿邪侵袭,长夏的饮食原则 易清淡,少油腻,少甜食,要以温食为主,不要太寒凉,可在饭菜中多放些姜 末;此时宜于食用慧戏仁赤小豆粥、冬瓜赤小豆汤等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 夏季“防因暑取凉”,如《内经》里所说“春夏养阳”,那么如何顾护人体 的阳气呢

首先要谨防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环境下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 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 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鉴于上述情况,人们在酷暑一定不要贪凉,尤其注意腹部的保暖。室内外的温 差不宜太大,室内温度不少于25摄氏度;入睡时,最好关上冷气机;冷气房 里不要长期关闭,有条件时要常使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当在室内感觉有 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若患有冠心 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病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 里。其次要防止饮冷无度,小孩脾胃娇嫩,如常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冰激凌、 饮料等,糖分又高,极易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长期食欲不振、腹痛、大 便异常等症状,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女性更不能恣食生冷,尤其是经期、产 后更要注意,过食生冷不仅伤害脾胃,更可以造成子宫寒症,甚至影响生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rt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