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如何体现自身生命价值》,欢迎阅读!

【内容摘要】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方面的种种原因,造成了当前我国高校中大学生生命责任淡漠、虚度生命、对生命的社会价值认识模糊等生命意识缺失现象。因此。我们应当有针对性的对造成生命意识缺失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审视。并依靠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将生命意识教育得到确实有效的落实。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意识;道德审视;法律回应。
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大学校园中自杀、校园暴力、残害生命等事件时有发生。并不断见诸报端。
反映出在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群体生命意识的缺失现象。所谓生命意识,就是让个体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存在。意识到他人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问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关系。生命意识是生命认识、生命情感和生命行为的统一。当人们具有生命意识时.他们才会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因此。培养、发展、提升生命意识乃是生命教育的目的aDo一、当代中国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的道德审视由于各级政府和高校逐步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大学生生命意识水平与前些年相比有了较大提升。大多数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状况较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教育过程中仍然缺乏生命意识教育方面的内容,一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对生命意识教育不够重视。这也带来了许多不尊重生命、甚至摧残生命的不良后果。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失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成为一个受到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
第一,生命责任意识的淡漠。当前。大学生们的生命存在意识强烈.珍惜生命存在。强调自我生命的价值。但是对自我生命的关注远远高于对他人生命的关注。例如。
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现象,诸如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讽刺挖苦、谩骂冷落等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对生命权利和尊严的轻视和践踏。更有一些极端案例,诸如马加爵杀人、刘海洋伤熊、张亮虐猫等,这些无端剥夺其他生命的暴力事件,显示出一些大学生对生命的淡漠与残暴.缺乏对生命的基本尊重。以及当事人个性心理的扭曲及对他人和自然界其他生命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虽然大多数大学生是珍惜生命存在.强调生命责任,在实践中去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彰显生命存在的意义的.但也有极少数大学生存在着自我否定生命的现象。
近年来,因为生活压力大、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关系紧张甚至觉得活的没意思等原因.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讲.大学生自杀是认识不到生命的至高无上性.对自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根本否定.反映了大学生因为缺乏生命责任意识而导致对生命的否定。
第二。虚度生命.游戏人生。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就在于它能提升生命质量、创造价值。有些大学生入学后.由于缺乏对自己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层理解,不是努力学习.充实知识,并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而是不思进取、虚度生命、游戏人生。部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空虚无聊、虚度年华、精神荒芜、消极颓废的现象。很多大学生把时间都浪费在上网和打游戏上;或者厌倦学习、不求上进;或者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这些都是缺乏生命意识的表现,说明大学生迷失了生命的本质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对生命的轻视与亵渎,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第三,对生命的社会价值认识模糊。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人的生命价值不仅体现为生命存在的本身.也不仅仅体现为自我需要的满足,更体现为人的生命存在过程中的创造以及创造的社会价值被广泛认可。绝大部分大学生坚持“造就他人,成就自我”的价值观,强调自我目标的实现和社会需要的满足的统一,即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然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
大学生已无暇思考人生理想、人生目的、人生信仰等深层次的价值问题,而是用更多的
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物质享受。或者培养谋生能力。这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对生命的社会价值认识模糊。不懂得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统一的关系,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追求高于对生命社会价值的追求,“如何生存”的价值关心普遍高于“为何生存”的价值关心。 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表现种种.不一而足。造成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这与社会生命意识教育的文化氛围不利、学校生命意识教育的责任缺失、家庭生命意识教育的缺场有关。
也与大学生自身生命责任意识欠缺有关。
其一。社会生命意识教育的道德文化氛同不利。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变。
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生活方式越来越便捷和现代化的同时,却出现了人文精神、生命关怀等道德文化的荒漠和失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尊严的生命被一些简单的符号或一串串冰冷的数字所掩盖,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陌生和冷漠.甚至有的青春少女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歹徒强暴、年迈老人猝死在街头、农民工惨死异乡,有些人对此却无动于衷,漠然处之,失去了对人的生命敬畏和同情的基本人性。 受这些不良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电出现了困惑。有的开始对生存的意义和生命价值产生怀疑,甚至迷失方向。此外,借助大众传媒。低俗文化和暴力文化泛滥成灾.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法.肆意渲染色情和暴力伤害事件。美化暴力行为。由于长期处于暴力文化氛围中,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暗示、模仿心理,对于生命的感知、认识变得麻木不仁,从而造成生命意识缺失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生命观的形成。同时.在网络时代,部分大学生整Et沉迷于聊天或游戏。
混淆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他们可以在虚拟世界里不计后果。肆意宣泄情绪.从而极易导致对他人生命存在价值的漠视。因此,偶遇不顺,就产生仇视他人或轻生厌世的心理,从而采用杀人或自杀等极端行为。
这与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对牛命意识教育和引导不利、对不良文化和行为监管不力、尚未形成良好的社会生命意识教育的道德文化氛嗣有关。
其二,学校生命意识教育的责任缺失。
当前.我围由于应试教育以及各高校只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即使在德育课和选修课中.也几乎没有涉及到生命教育的内容。从而使学校教育出现生命“空场”。长期以来,“教育的目中无人和生命意义的淡漠,不仅使学生体验不到生命中的乐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
还导致学生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他人和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③。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提升人的生存质量,使人们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并在社会中实现生命的价值。教育不仅要传授理性知识给大学生。更应该教会大学生怎样做人和尊重他人④。正因为我们的高校教育缺乏对生命的关注.片面的以书本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给予大学生的只是实用的知识、赚钱的技能。最终导致了不少大学生觉得生活变得机械而乏味,对于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El益感到迷茫和困惑。使得大学生没有对个体生命形成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其三,家庭生命意识教育的缺场。生命意识的形成与早期经历、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成长过程中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比如家庭暴力、幼年受父母关注太少甚至受人虐待等早期经历.都容易对大学生个体造成心理创伤。形成不健全的生命观.对其心理发展和生命意识将带来不利影响⑤。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往往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造成了家庭生命意识教育的缺场.使得孩子没有对个体生命形成一个起码的认识。加之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相应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孩子的情感、心灵和个性常常受到忽视甚至被压抑。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风”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p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