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月经不调中医调理 》,欢迎阅读!

月经不调中医调理
作者:张棣华李艳鸣
来源:《健康博览》 2013年第3期
□文/张棣华李艳鸣
女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让你惦记,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各种原因,月经不调的女性越来越多,那么该如何调理呢?
正常月经
月经期间,每天75 毫升左右,每个月5~6天,一个月用一包卫生巾(20 片装),这是正常的月经量。月经量每次超过100毫升,一个月要用两三包卫生巾(20 片装),就是过量,月经过量,容易引起早衰。而低于30 毫升,只来两三天就结束,表明体内的邪气无法正常排泄,体内邪气多,也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月经提前
月经提前一周以上者主要是由于血热或气虚引起。
身体无力、爱出汗,气虚的可能性比较大。气虚引起的月经提前,表现为月经量多、颜色偏淡、质地清稀,同时还伴有心悸气短、精神疲倦、小腹坠胀等气不足的情况。可以多食用滋肝补肾的食物,如乌鸡炖枸杞。
血热引起月经提前的情况比较多见。血热者多表现为手心、脚心经常感觉热,鼻子、牙龈容易出血。这种情况,可以经常食用芹菜、莲藕等,莲藕生吃或煮着吃都可以,具有消淤清热的功效。
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月经推迟
月经推迟,或是血寒和血虚。经常穿着清凉,体内容易积蓄寒气,寒气会导致血液流动变慢,气血淤滞不畅,月经容易推迟。血寒症状有:经血颜色暗红且量多,小腹有绞痛感、面色青白、四肢冰凉、畏寒怕冷。这种情况下,可以食用生姜红糖大枣粥。还可以食用艾叶生姜煮鸡蛋,具体做法是:艾叶9 克、生姜15 克、鸡蛋两个,一起放入砂锅中水煮,月经前一周,每天喝一次,连续喝3~5 天。
血虚也会引起月经延迟,常伴有心悸、眼花、面色发黄等症状,可以食用阿胶,但冬天服用会比较好,一日3~9克,春夏服用3克即可。如有消化不良、咳嗽痰多应停止服用。
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
配穴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方义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月经紊乱
月经忽前忽后,时间紊乱,需调肝脾胃肾。
肝藏血,肝功能不稳定,会引起月经不调。可多食用小金橘、萝卜、陈皮等疏肝解郁的食物。
脾虚也会引起月经忽前忽后。可多食用五谷杂粮,五谷杂粮是入脾胃生气血的食物。
更年期肾气容易衰弱,并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频繁等症状,可以多食用山药、莲子。
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
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操作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其他治疗
(1)耳针法选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每次选2~4 穴,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耳穴贴压法。
(2)皮肤针法选背腰骶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肾经、脾胃经,下肢足三阴经。用梅花针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1次。
编辑/王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ku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