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的美学价值探究

2023-01-03 01:0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柳永词的美学价值探究》,欢迎阅读!
柳永,美学,探究,价值


柳永俗词的美学价值探究



【摘要】 可谓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北宋词人柳永一直因其所创作的俗词而备受争议,不少文人对其俗词有所诟病。但柳永俗词以其词体形式的新创和词调的活用、对市井社会的真实展现、自然通俗的心灵碰撞及其所提供的艺术经验,开拓了宋词发展的新境界,展现了柳词特有的俗美 。笔者试从美学领域的形式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四个方面探究柳永俗词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 柳永;俗词;美学价值

前言

1.简单介绍柳永情况

柳永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之一,他的生卒年很难确定(一说980-1053又说约987-1055,又说1004-1054),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大约是中年以后改名,因为身体多病的缘故,永即永年,耆即耆老,冀改名以得长寿。行七,故人称“柳七”。他一生经历了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正值北宋社会承平之时。生产发展、经济上升、都市繁荣,整个社会相对稳定,到处歌舞升平。这种安定的社会景为专供娱乐消遣的词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对词的创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柳永便在这种时代氛围中应运而生,他顺应了词的发展要求,大量创作慢词并且开创了俚俗词派。然而,却遭到了宋以来文人的一致否定和批判,他们认为这种俗词所反映的内容不符合“雅”词的标准。

2.列举七八位文人对柳永俗词的诟病(李清照、王灼、徐度、陈师道、严有翼、刘熙载等等)

可谓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北宋词人柳永一直因其所创作的俗词而备受争议,不少文人对其俗词有所诟病:

李清照《词论》:“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馀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时。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1P56



3.总结前人对柳永俗词的评价,对柳词抑多于扬,而抑者又集中于柳永的俗词上。纵观目前柳永俗词的研究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着手探究柳永俗词的美学价值。

正文

一、 柳永俗词的形式美

1.对词体形式的发展(创作了大量慢词)。

柳永对词坛的贡献,首先在于对词体形式的发展。他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万为词坛提供了一种既迫切需要:又切实可行的新文学样式,开拓了词在形式方面的颇域。 2.词调的活用

通过表格将柳永所用的词调与晏殊、欧阳修、张先的做各方面的比较。

词人

存词总数 所用词调

词调与存词数比较 与唐五代词




柳永 晏殊 欧阳修 张先



213 136 232 165

127 38 69 95

1 / 16 1 / 33 1 / 31 1 / 17

调相同之比

21 45 43 32

统计数字显示,柳永所用的词调比晏殊多三倍,比欧阳修多将近两倍,比张先多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晏殊、欧阳修重复使用同一词调的频率要远远高于柳永,张先则接近柳永。如欧阳修填写的《渔家傲》留存至今的还有44首,而在柳永存今的词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木兰花》也不过13首。柳永不满足于熟悉词调的反复使用,总是在不断地尝试新的形式。与民间乐工歌妓的密切交往及其对音乐的精通,使他的这种尝试屡屡获得成功。

柳永之所以创作慢词、新调,目的就是为了把流行在民间的“新声”通过歌词的创作使它能够推广,并且通过文字使它固定下来。同时,词调由短变长,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这种“新声”,婉转曲折,曼声多腔,富于变化,为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增加了新的体式。柳永成功地创造并驾驭了这种字数较长的慢词,显示了慢词的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两宋词坛,从柳永以后开始进入了一个以慢词为主的新的历史阶段。 二、 柳永俗词的社会

1.柳永俗词迎合市民趣味,唱出市井心声

词本是歌唱的,而且多是由秦楼楚馆的歌妓来唱歌。词人当然可以将自己高雅的感情让歌妓替他们唱出来,但也不妨为那些妓们作一些歌词,让她们唱出自己的感情,或者为歌妓所属的市民们抒情。柳永正是这样作的,他适应市民的趣味,填词是谓他们唱,给他们听,变现他们的趣味。俚俗的柳词出现和轰动显然是适应了市民的趣味而已。然而,柳词能在市井间广泛流行,又不仅因为它们迎合了市民的趣味,还因为它们唱出了市井的心声。我们不妨把柳词视为宋代市井的那种热烘烘的气氛的文字泄。

2.柳永俗词抒发歌妓的情感,真正解放了歌妓

柳永与歌妓的密切关系,其俗词内容主要是歌妓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以及他本人与歌妓的关系。将其笔下的歌妓与温庭筠笔下的歌妓作对比,说明柳永是站在歌妓的角度,抒发歌妓的情感,真正解放了歌妓。 3.柳永俗词对元曲的影响

元明以来,柳永作品广受欢迎,而有关他的故事流传也很广泛,话本小说、杂剧戏曲中都有人写过柳永的故事。话本上文提到了《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杂剧中则有《钱大尹智宠谢天香》《风流冢》,院本有《变柳七》等等。元杂剧的伟大作家关汉卿把柳永的《定风波》改编成曲折的故事,这就是《钱大尹智宠谢天香》。 三、 柳永俗词的自然美

从词的内容和语言来说明柳永俗词的自然通俗所带给读者的心灵碰撞。 1.内容的自然美

1)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如《定风波》一词: 2)表现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如《驻马听》一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gz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