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欢迎阅读!
如何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作者:山东/逄淑良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C版》 2016年第10期
摘要:现阶段幼儿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还有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幼儿面对挫折、困难的勇气,以及独立自主性、自信心、交往主动性、责任感和同情心等方面表现得极为突出。所以,如何有效而持久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社会性;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28-0026-02
社会性是指融入社会和与人交往时具备的品质与特点,是解决矛盾、和平相处以及掌握公共资源的能力。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幼儿身处的社会生活空间越来越大,面对的社会环境也更加复杂,怎样加快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当前需要重点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创设良好环境,营造自由、开放的氛围,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接触的空间大多为家庭和幼儿园。首先,让幼儿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这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感情融洽,气氛轻松愉快,对老人尊敬,对孩子爱而不溺,让孩子觉得没有精神压力,没有紧张感和恐惧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里健康成长;在幼儿园,教师要耐心指导,注重情感教育。因此,尊重和鼓励幼儿的言行举止,使他们能够自主地活动、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感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勇敢精神。
此外,还应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和自由创造的物质环境,保证他们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如,在活动区内为幼儿提供灵活多样的活动材料,幼儿可以在变幻多样的材料中相互协商,共同合作,由此在讨论、争执、制作的过程中逐渐融洽,并真正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使同伴之间的交往进一步发展。
二、借助生活中自然、灵活、随机的教育因素,加快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属于循序渐进和自然的过程,与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教育及生活,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表现得非常充分。幼儿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时间最多,所以,教师要将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利用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如,通过入园、离园的问候与道别,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认识国旗、升国旗、唱国歌等环节让幼儿有初步的归属感,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进餐、盥洗、入厕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规则,能让孩子在每天的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自我管理;每天设立小小值日生,把幼儿分成若干组,根据每组的特点,分发不同的任务,使其乐于为集体、为他人做事;区域活动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良好平台,要结合环境、空间、材料以及常规要求,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让幼儿的交流与交往得到加强。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该平台的作用,给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学习交往的方法,形成规则意识。
三、要注重言传身教,以亲子活动为载体,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模仿父母、教师的言行举止。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重视将知识传授给幼儿,未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行为。一方面,将一些道德品质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幼儿,要求其可以正确表述出来,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行为中表现出自私、任性、争抢、是
非不分等不良习惯,这是由于在进行品德教育时,过于强调知识等,不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真正养成。那么,作为家长如何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呢?
(一)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
子女是家长的镜子,子女教育不在于说教、更不在于责备,而在于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父母合理采用教养方法,能够加快幼儿社会化。父母在对幼儿进行教养的过程中,会让幼儿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培养婴幼儿良好的传统行为习惯,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幼儿而言,因为父母给予其更多的教育和照顾,因此,对父母教育方式而言,能够对幼儿社会化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父母受教育程度直接决定着其选择的教育,由此可见,家长应该重视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认真研究父母教育方式,为幼儿创造出积极、健康的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让幼儿的社会化可以正常进行,同时也为幼儿今后的社会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拓展家庭社会化教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开始,在幼儿阶段,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 世纪少年儿童应该具备“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我国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参考这“四个学会”,结合实践不断进行拓展与丰富,让幼儿的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发展。
结合季节特点、节假日,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家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亲子活动。如,家长开放日、春季运动会、郊游等方式,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幼儿在与家长的互动中,既学到知识、分享快乐,又增进了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需要社会这个大熔炉。《3耀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对社会规则的遵从有一个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律更为重要。教师和家长往往希望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方式来培养儿童的良好社会行为,这种强化方式固然重要,但这毕竟是一种“外力”,“外力”可能会导致孩子为了某种奖赏或为了减少惩罚而去做,从而导致这种自制力不能持久。只有做了好事,表现出好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会让自己觉得很棒。可见,对于人的社会性发展而言,属于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人的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关键是在幼儿阶段,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保持一致、密切配合,才能持久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f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