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1)》,欢迎阅读!
![安全管理,标准化,基础,建设,企业](/static/wddqxz/img/rand/big_25.jpg)
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
企业要不要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目前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不少企业就开展了安全标准化建设,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当前我国企业安全管理面临新的情况,标准化建设与以往的背景也大不相同,但其必要性却依然存在。
2004年国务院2号文明确要求:在全国所有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标准化活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行为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我们认为,这是保证我国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重要措施,也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加强企业监督检查,严格查处重特大事故和隐患治理的同时,着手改进和加强企业标准化建设是一个重点。
我国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情况
安全标准化活动在我国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原劳动部和行业主管部门先后颁发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470多个,一些企业在安全标准化建设上作了许多探索,把标准化活动列入安全管理。当时,许多企业开展标准化班组、标准化作业场所、标准化操作活动,这就是著名的“三标”活动。为了推动“三标”活动,国家经委和全国总工会下发了在全国企业开展标准化班组建设的通知,提出了标准化班组的具体条件.比较突出而有创新的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公司白银公司。1998年,他们总结企业10年开展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化活动的经验,提出了系统的全面建设企业安全标准化的任务,从安全管理标准、作业环境标准和操作标准方面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行为,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要求融入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之中。
在各地安全标准化建设中,四川省的做法也是比较典型的。由于“文革”的破坏,四川许多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和机构不健全,安全生产极不稳定,每年的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徘徊在900人左右。1981年12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颁发了全国第一个地方安全法规。为了推动企业落实安全法规,1985年该省政府决定在县以上企业中开展安全达标活动。省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根据法规要求,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职业卫生3个方面提出了安全达标验收标准,各行业根据本行业安全生产的要求,制定了具体的达标细则。为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各级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了安办、劳动、经委、卫生、公安、工会参加的安全达标验收办公室.在试点单位示范的推动下,全省普遍开展了这一活动。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健全起来,作业场所基本符合安全要求,安全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作业人员有了安全操作标准,领导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加深了,许多中央和省属企业还运用国外现代管理经验,通过安全达标活动,不仅加强了企业安全基础建设,而且推动了安全法规的落实.通过达标小组的验收,全省县以上企业有70%达到或基本达到当时安全法规的规定,达标企业杜绝了重大伤亡事故,安全生产状况基本趋于稳定。
安全标准化活动在新形势下的意义
20世纪工业生产管理进入了标准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在操作中应遵守的规范越来越严格,过程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标准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安全标准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安全标准化,首先强调生产要质量,而这一质量要求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并存在于最终产量之中,同时,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达标都具有安全意义。由于工作不讲质量,产品达不到质量标准造成人员伤亡比比皆是,这些年酿成的重大事故,触目惊心。由此可见,这里讲的质量,不限于机器、设备、工程质量,更重要的是工作质量,组织管理质量,决策质量.其次,强调讲质量离不开贯彻标准。我们要完成一项工作(生产),必须遵循一定的管理、技术等各项要求,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标准去组织生产,只有严格执行安全标准才能保证安全质量。概而言之,安全标准化,就是在生产中按照质量要求,特别是与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组织生产的一种机制。
2.安全标准化符合中央关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机、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这个大系统。而每一个方面又有许多的子系统,既有人的因素,又有机器、设备等物的因素,还有工作环境因素.他们之间环环相扣,如果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以高质量高水平为标准来组织生产,才能确保安全。
3.开展安全标准化,是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有效措施。企业制定安全标准,必须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国标行标为准,对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岗位所操作要求进行规范,把国家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头,提高全体员工执法的自觉性。
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内容
什么是安全标准?简单说,就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国家及有关行政部门、各行各业、企业制定的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及各项安全技术标准.从工作上来说,包括安全管理标准、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操作、安全处置、安全运行标准等方面。从物的方面讲,涉及各种设备设施、厂房与周边环境的诸多安全技术标准;从人的方面讲,有对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要求,有对操作者的要求,这些都必须遵守一定的安全规范和相应的质量标准,才能确保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
安全标准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安全管理标准化
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标准来规范人的思想行为,确定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每一环节,都必须按一定的方法和标准来运行,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管理标准化的内容主要有:(1)管理制度的标准化;(2)组织建设的标准化;(3)安全教育的标准化;(4)安全检查的标准化;(5)事故处理的标准化;(6)科学管理的标准化;(7)应急救援的标准化。
2.作业现场标准化
通过现场标准化的实施,来实现人—-机——环境的合理匹配,使安全生产管理达到最佳状态.现场标准化包括的面很广,一是现场的各类设备、设施、建筑物,不仅本体要符合安全要求,而且各种防护装置必须齐全、可靠;二是生产现场的各类坑、井、沟、池、槽、通道及相应的防护要求,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要求;三是现场的采光、色彩和各种安全标志,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四是现场各种物料、半成品以及工具等,实行定置管理,堆放应整齐,应符合安全、卫生要求;五是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以及照明、通风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有粉尘、有毒物质、放射辐射以及噪声等职业危害,应按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和标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六是现场各种危险物品的存(堆)放、经营,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消防器材配备齐全、责任到人;七是现场各类电线、电缆的架设,各种照明线路、开关、电压、灯具必须符合安全规定要求;八是生产现场应做到清洁、卫生、文明、整齐;九是现场的人流、物流必须统一、规范、有序;十是现场操作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着装,应符合现场工作性质所要求的标准。
3.操作标准化
操作标准化,一是指人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人在生产操作中不受伤害;二是作业姿势作业方法,要符合人的身体健康;三是在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有毒有害因素时,作业者必须穿戴的防护用具用品以及处置办法。操作标准是根据安全规范要求和经验形成的,这就要求操作者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考试合格,才能担任该岗位的工作,并熟知工作现场、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应急处理措施和自我保护应急能力也应具备相当的水平。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满足特种作业的安全要求。
4.过程控制标准化 从安全角度看,过程控制的核心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其控制方式可以分为:
(1)预防控制。一是人的教育训练;二是对物的不安全状态采取完整的控制措施,如设备、设施符合安全要求,从源头上把住安全关。在使用中的定期检查,保养等,都是预防控制措施。
(2)更正性控制.当行为出现偏差,使行为或实施进度返回到预先确定的或所希望的水平.安全检查就是执行这种更正控制的手段之一.
(3)行为过程控制。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给予指导和监督,保证生产活动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如生产速度的控制、吊装程序的控制,动火作业的控制等。行为过程的控制要求管理人员经常深入生产现场,及时发现和纠正作业过程中违规违纪现象,使行为过程始终控制在预先设定的轨道。
(4)事故控制。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或发生事故后所采取的控制措施,防止不安全行为重复出现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过程控制的内容:一是过程的确认,首先应分析、确认过程中有没有危险或有害因素,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确认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作业准备的确认、作业方法的确认、设备运行的确认、关闭设备的确认、多人作业的确认等。确认的方法,一般采用检查表、流程图、监护指挥、模拟操作等确认法.二是程序的制定。过程控制必须通过程序来完成,如设计程序、项目审批程序、检查程序、监护程序、隐患查处程序、救护应急程序等。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就是靠这些程序来管理,靠程序来协调处理各方面的问题,使安全生产管理走向正常、有序.
安全标准化建设方法和步骤
安全标准化建设既是一项综合性的安全管理工作,又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工作,要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的安全标准化体系,需要生产经营单位全力以赴,认真对待,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方法和步骤,大致分以下六个阶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b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