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证制度是什么意思

2023-03-13 02:0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居住证制度是什么意思》,欢迎阅读!
居住证,意思,制度,什么
办理居住证有什么好处,居住证的用途有哪些

在一线城市就职的小伙伴们很多都会办理居住证,那么大家拿到居住证之后知道居住证的用途有哪些吗?办理居住证有什么好处呢?了解居住证的具体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我们手中的居住证。下面乔布简历小编就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居住证到底有什么用~ 关键词:办理居住证有什么好处,居住证的用途有哪些

谈到居住证最重要的含金量,自然是其附带的各项公共服务了。长期离开原籍地在一个城市生活,手持该城市的居住证生活会方便很多~

根据《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险,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的权利。同时该条例还为居住证持有人列出了六大基本公共服务和七项便利。

六大服务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公文化体育服务;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

而七项便利则包含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出入境证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机动车登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申请授予职业资格;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和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国家规定的其他便利。

从以上条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根据“国家版”居住证制度,居住证持有人已能够享受接近居住地户籍居民的服务和待遇。尤其是在广大流动人口十分关注的子女教育问题上,“国家版”居住证明确做出了政策安排。虽然这样的安排目前还止步于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涉及牵动人心的高考但是希望还是有的,因为条例也说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和便利的范围,提高服务标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居住证持有人享受的公共服务和便利的范围。

看到这儿,小伙伴们是不是了解了办理居住证有什么好处呢?只有了解了居住证的用途有哪些,我们才能够充分使用好居住证。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帮到小伙伴们! 办理居住证有什么好处,居住证的用途有哪些

新居住证制度-九蜂巢人力资源 一些一线城市中很多企业为了吸引人才,抛出了解决户口或者办理居住证的橄榄枝,但在办理过程中,大部分人要等上很长时间。

12日,国务院法制办结束对《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历时29天,这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从内容看,其许诺的9基本公共服务、6项便利无疑是进步。但居住证能否改变中国2.45亿流动人口的生存现状,尚有地方、部门利益要协调。

根据这份由公安部起草的征求意见稿,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只需符合“有稳定就业、稳定住所、连续就读”3个条件之一即可申领居住证。

而如此低的申领条件让一些多年都没有领到居住证的居民感到不敢相信,因为在他们所经历的过程中,要想拿到居住证,往往还暗藏一些苛刻隐性的限制。

在全国范围内,居住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吸引中高端人才,往往对学历、工作单位、缴税年限等有较高限制;另一类侧重提供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素质的要求相对较低。而据在走访多位非本地户籍的居民了解到,他们普遍对隐形限制表示担忧,个体户、创业者、务工人员算不算“稳定就业”?租房、借宿亲戚家算不算“稳定住所”?多久才算“稳定”“连续”?另一个担忧则是,除了所规定 的条件之外,地方政府会不会另设更高的门槛?哪一级政府有资格制订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细则?

虽然各种政策都在向开放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流动人口众多,而且各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外来人员的迁入也给当地带来了压力,在各项公共服务方面也增加了投入,尤其像


北京这样的城市,实际实施的难度还是根深蒂固的。篇三:居住证制度全国推行 居住证制度全国推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21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认为,落实户籍制度改革,用法治方式完善居住证管理,保障持证人合法权益,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扩大内需。会议通过《居住证暂行条(草案)草案规定在全国建立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向常住人口全覆盖,要求各地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居住证持有人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草案还明确了居住证持有人通过积分等方式落户的通道。 户籍改革助经济长期发展

业界共识是,以居住证制度作为先锋利器的户籍制度改革对保持经济长期发展动力大有裨益,而且这也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李文海说,我国劳动力资源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稳定优质劳动力资源供给更加关键,居住证持有者若享受户籍权利,并逐步实现教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化,将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有序流动,推动城乡一体化。

郭秀云说,作为流入地的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能提供哪些福利,提供到什么程度,会有选择性,怎么选择?权利与义务对等是一个原则。福利清单也存在顺序,比如就业是优先保障,以及义务教育、公租房等,最低生活保障等则属于高端福利。权利的享受以履行相应的义务为前提,如缴纳个人所得税等。

但反过来看,地方政府为保证优质劳动力资源供给,也会做出相当大的努力,这背后是对内需的拉动。

以广东惠州为例,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当地正结合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工作谋划建立居住证积分管理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按照惠州的构想,居住证持有人通过积分,阶梯式享受基本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助、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以及就业扶持、住房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公文化计划生育等方面服务。积分达到条件的流动人口,可以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以此为基础,当地教育部门的规划是,20182020年惠城区新建中小学16所,其中小学11所、初中3所、高中2所,新增学位1.95万个,其中小学学位1.08万个、初中学位0.42万个、高中学位0.45万个。

研究者估算,随着地方政府修建道路、住宅、学校、医院和其他基础设施,为之前不能享有这些权利的城市外来居民提供相关服务,实现农村居民城镇化的费用将超过10万元每人。

居住证制度是推进城镇化的有力抓手

10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居住证暂行条例(草案)草案规定在全国建立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向常住人口全覆盖,要求各地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居住证持有人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草案还明确了居住证持有人通过积分等方式落户的通道。

新型城镇化作为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人口有序向城市转移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渠道,近些年来得到了上至中央、下至基层各级政府的多渠道、多方式等大力支持和践行。特别是去年3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规划》)后,有关地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试点和步伐明显开始加快。

《规划》明确指出,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规划》还指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YI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