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国时期临泽教育界名人高增贵》,欢迎阅读!
![临泽,高增,教育界,民国,时期](/static/wddqxz/img/rand/big_32.jpg)
“综合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课题研究
民国时期临泽教育界名人高增贵
高增贵,字季良。本县平川镇五里墩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
年(公元1886年)。少年在本村土地庙私塾读书,聪明过人,孜孜好学,成绩优异,后毕业于蓼泉高等学堂。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十三岁时,考入甘肃矿业中学堂,后升入西北大学。民国九年(1920年)就读于北京警官高等学校。警校毕业后,由北洋政府内务部以荐任官分配新疆任警察厅主任科员。他目睹北洋政府军阀棍战,政治腐败,为谋私利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于不顾,遂不愿为其服务,坚辞不就,回归故里。后被邀请为甘肃法政专门学校学监,民国12年( 1923年)又因家内无人料理,辞职回乡,致力于地方教育事业。 民国15年(1926年),他鉴于黑河北岸各乡村学生因隔河到莎泉上学十分困难,就动员当地乡绅集资扩建平川怀城小学为怀城完全小学,新任董事会主任兼校长。闹后,他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多方延揽人才,聘请社会名流白映一、品学兼优的鲁兴福等人任教师,并主持制订教育计划,编写课程安排,务求学习目的明确,希望学生将来都能成为社会上有用之才。为此,他为学校制订了校训,其辞是:“刻苦自立,好学力行”,以匾额书写于学校大门之上。谱写了怀城学校校歌,其词是:“本校设于古怀城,带河砺山夭然形,百年树人在斯时,攀攀学子莫因循。格’遵校训,锻炼身心,自强不息,发扬国风,精诚团结教民众”。撰写了“校舍宏开,发扬固有道德,诸生努力恢复民族精神”,“通天地人谓儒道成而上,合体德智并育业广淮勤”,“成德达材山水精英生此辈,乐群敬业国家之气在斯文”多“从诚正修齐大本头培植人材端士习,综声光化电诸科目
“综合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课题研究
研究物质竞文明,等楹联,分别刻写于礼堂及诸教室之门,以激励学生上进之心。同时,他身体力行,狠抓校风校纪建设,不论教师、学生绝不让沽染当时社会之不良习气,否则就予以解聘或开除。由于校纪严明,一时教师认真垂范,学生刻苦自学,校风校纪大振,成绩斐然。不仅吸引了板桥、四坝等地学生来此上学,就县城萝泉也有不少学生慕名前往求学。
其间,他三次出任临泽县教育局长,在职期间不仅采取多种措施,督促各校提高教学质量,还举办师范传习所、讲习班,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并推广学田、学粮、学租等多种形式,筹集教育基会,促进。了临泽教育事业大普及,学校大发展。民国30年时,全县五乡一镇共有中心小学四所,保国民学校六十五所,学生三千多人,为本县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以致解放前县内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出其门槛,可以称得上“桃李满临泽”。他自己刻苦好学,勤奋上进,沉默寡言,刚直不阿,淡泊明志,一言一行绝不苟合于旧社会的庸俗恶习之中,遵循“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行,非礼勿动”的儒家名言,成为他终身的座右铭。因此倍受社会各方面的崇敬。民国31年(1942年)被推举为临泽县临时参议会议长。在任职二年期间,他代表民意对监督县致府工作,提了不少意见或建议,但丝毫不起任何作用。由此他看透了国民党政府的一切言行都不过是作表面文章,欺骗蒙蔽群众,已经积重难返,腐败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于是在33年(].944年)县参议会正式成立时,他不顾政府挽留,婉言谢绝,退出竞选;回到家中,专任怀城中心学校校董会主任职务。以后他虽不代课,但每夭仍步行数里到学校,旁听教师讲课,抽查学生作业,并帮助校长处理疑难问题,从而把怀城中心学校办成临泽全县闻名的小学,直到解放时为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Qu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