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2023-02-22 00:1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欢迎阅读!
幼小,衔接,做好,如何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摘要: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点,关系到幼儿能否顺利地度过幼升小阶段,也关系到幼儿身心能否健康地发展。因此,幼儿园应积极地与幼儿家长沟通,构建家园共育模式,本文探讨了如何构建家园共育模式,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园共育模式;策略探讨 1以时间作为切入点,严格规定幼儿来园时间

部分幼儿由于家庭原因,每天到园内的时间有些许偏差,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虽然部分幼儿园对这方面管理得不太严格,但各小学都有明确的上下学时间,为了防止幼儿步入小学校园后不适应,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时,要以时间作为切入点,规定幼儿大班孩子来园的时间,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适当控制午睡时长

在步入小学校门后,虽然学生有固定的午休时间,但教师和家长却不会要求其一定要午睡,因此,部分学生就会因为骤然取消午睡而不适应,从而影响下午课堂听讲效率。针对这一情况,幼儿园教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逐步控制幼儿的午睡时间,以此来适应小学生活。而在午睡中减少下来的时间,则可以用来组织开展其他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用这些时间到活动区域中玩一些益智类或是手工类游戏,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这样一来,既能帮助幼儿逐渐适应未来的教学形式,又能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将幼儿午睡时间上的改变及时告知,并获得家长的配合,在周末休息时间中,家长也要严格把握幼儿的午睡时间和时机,这样才能帮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3重视培养其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从心理学研究证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而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普遍已经有6岁了,其能更好地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幼儿的入园初期就要重视培养其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步入小学教育阶段后,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并在课堂中听从教师的调动,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教学的开展。值得注意的是,班级秩序也是教师管理的重要部分,学生要自觉遵守课堂规律和班级规律,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各项教学活动。对此,幼儿园阶段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并随


幼儿的年龄增加,逐渐增加任务的数量和难度,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幼儿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趣味活动来对幼儿展开培养。举例来说,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引出“规则信号”,这样能够让幼儿在平等、尊重和满足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接受其中的规则。如在午餐时间,教师组织幼儿排队领到午饭后,可以说“请坐好慢慢吃”“请将碗筷放整齐”等,这种在提醒的语句前加上一个“请”字,能够更好地让幼儿意识到规则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除此之外,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还要为其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让幼儿体会到养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4家园共促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最熟悉的两个场所,其中幼儿白天在幼儿园中与教师和小朋友们玩耍、学习,早晚则在家里,在家长的爱护和指导下生活和学习,可见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想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需要教师在园内通过活动培养,还需要家长配合教师在家庭教育中也开展一些活动。当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与家长做好沟通,指导家长认识到这一教育的重要性,在共同活动的影响下,巩固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举例来说,幼儿教学中,幼儿经常会出现走神、溜号等分散注意力的情况,这在小学教学中是非常不好的一种学习习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除了在园内要策划活动,引导幼儿意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外,还可以与家长沟通并达成共识,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开展“亲子新闻快递活动”“亲子模拟作业活动”等,让家校共育的环境助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家园一致,增强幼儿信心

小学幼儿学业生涯中的第一步,幼儿在渴望入学的同时,也会产生畏惧心理,害怕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师和新的同伴。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重视帮助其做好心理准备。首先,教师和家长要让幼儿意识到,小学相比幼儿园来说,校内面积会更大、同伴会更多、受到的束缚也会更多,而且在与同伴相处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矛盾。但幼儿园与小学学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学习的重要场所,这样做是为让幼儿小学学习阶段有正确的认知。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不抵触上小学,在言谈中总是会过分地美化小学生活,然而在小学开学一段时间后,幼儿会认识到这与家长阐述的内容不相符,从而产生更大的心理落差。而小学学习的特点都客观地讲清楚,会让幼儿小学生活产生真实、正确的认识。其次,教师和家长要重视给予幼儿信心,当其与小伙伴们谈及小学的事情时,要先祝贺他们长大了,马上就要成为一个小学生了,语气要诚恳。幼儿可以从教师和家长的言语中,感受到成长的自豪,并由衷地开始期望小学生活。

6家园共育进行安全教育


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和家长还要重视行为衔接,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上下学都需要家长接送,到园时家长会将孩子亲自送到教师面前,放学后教师也会在看到家长后再允许幼儿离开。但到了小学后,部分离学校较近的幼儿,会尝试独立上学,而在放学时,也多是由教师组织学生排好队伍,一起走到校园门口,自行寻找家长。这两个过程中都涉及安全问题,教师和家长要对其展开安全意识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以降低安全风险。如幼儿能够独立上学,教师和家长要先教育其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学会如何安全过马路。还可以鼓励其与其他顺路的小朋友结伴上学,以保证安全性。如果幼儿放学后没有第一时间找到家长,或是家长未按时来接,家长和教师要教导其第一时间寻求班主任的帮助,不要一个人随便乱走,也不要与陌生人随便说话。教师在园内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设备,通过创设情境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对真实的事例进行改编,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到与陌生人搭话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部分幼儿会反问教师:“如果他真的需要帮助呢?”教师则要告诉幼儿“绝大部分情况下,一个成年人遇到麻烦时会向成年人寻求帮助,而不会找一个孩子来帮忙。”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良好的教育可以为幼儿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避免幼儿在步入小学校园后不适应,教师应采取家园合作形式,重视合理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沈佳琦.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幸福家庭,2021,(21):25-26. [2]张益春.幼小衔接问题及对策[J].清风,2020,(22):54. [3]赵君.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J].幸福家庭,2020,(12):1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Ev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