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欢迎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static/wddqxz/img/rand/big_26.jpg)
3 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主讲教师:马文仙 参备教师:
一、教学目标
1.会写“鹊、蝉”2个生字。
2.理解句意,能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境。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通过赏析词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夏夜农村的清新恬静之美。 三、教学难点
品味词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题目导入: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夜”,点明时间;“行”,点明动作、事件;“黄沙”,点明地点。题目意思:夜间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1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比较熟悉。
2. 熟读词: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教师范读、齐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出示上阕文本和配图,引导探究。(小组轮读)引导学生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去欣赏美丽的夜景。
A.说说你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B.说说你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C.说说你听到的:鹊啼、蝉鸣、蛙声、说丰年。 2.想象画面,自由描述。
3. 出示下阕文本和配图,引导探究。(男女生对读)
①注意断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该怎样断句?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天外”和“山前”前面断句,这两句运用了倒装的句法,正常的语序应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②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可能是因为天黑看不清,而且道路弯曲、树木茂盛,更难辨认方向了。还可能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而忘了前方的路。要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的心情。)
(3)想象画面,自由描述。 4.回忆全诗,想一想:
1.词的上下阕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2.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lz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