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宝《中医食疗学》学习笔记6-5粥类食疗史为先

2023-01-19 08:5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辛宝《中医食疗学》学习笔记6-5粥类食疗史为先》,欢迎阅读!
食疗,为先,中医,笔记,学习
辛宝《中医食疗学》学习笔记6-5粥类食疗史为先

粥类是以大米,小米,大麦,小麦等富含淀粉性的粮食,加入一些具有保健和医疗作用的食物或药物,再加入水一同煮熬而成半液体的食疗品。

中医历来有糜粥自养之说,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产后等脾胃虚弱之人。 食疗学可将粥与药相合,做成药粥,成为药膳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粥疗法是通过米谷与药物共同搭配,来熬制达到协同治疗作用,比起单纯只喝药物或只喝米粥更具疗效。 对慢性病患者,若能按中医辨证要求,选择针对性的药粥进行治疗,尤为适宜。如提高疗效,降低某些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坚持长期服用,效果很好,能收到药半功倍的效果。

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可经常吃决明子粥,芹菜粥。

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玉米粉粥,山药粥,葛根粉粥,不仅可以解决饮食问题,还可起到治病作用。

老年人慢性便秘,分不同情况,给予松仁粥,芝麻粥,肉苁蓉粥,效果也很明显。 慢性腹泻的人,常吃山药粥,扁豆粥,薏苡仁粥也有一定疗效。

药,粥结合用于治病防病的记载最早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 药粥做法有两种:

1、只单用一味药物,加入粥中同熬即成。

如供煮粥的食物主要有米谷类,粳米,糯米,粟米,小麦,大麦,荞麦,玉米等。还有豆类,黑豆,黄豆,绿豆,豌豆。肉类,羊肉,羊肾,雀肉等。在这些粥类适当添加药物。

2、复方药粥。

即具有治疗疾病功效,同时具有养生保健作用,因此加入药物的粥补,既具有治疗疾病功效,也具有养生保健功效。

通过辨证论证原则,有选择性的在粥中加入滋养性中药,可提高与增强患者的体质及食药的功效。

煮药粥的方法非常多样:

1、以中药直接与米谷同煮为粥。凡可供食用的中药,大部分可采用这种煮制方法 2、中药研为细粉与米谷同煮。如菱粉粥,莲子粉粥,薏仁粥,白茯苓粥,贝母粥等。这类粥为了便于煮制和服食,先把药物磨成粉状,再与米一同煮,作为粥糊食用。

3、以原汁同米煮粥。如鸡汁粥,牛乳粥等。

4、中药制取药汁,待米粥煮成后兑入煎服。如竹沥粥。

5、中药煎取浓汁后去渣,再与米谷同煮粥食。如黄芪粥,麦门冬粥,酸枣仁粥,都是先煮药汁,然后加入粥内,形成药粥。

6、取新鲜中药,趁其湿润未干之时,切碎水磨澄取细粉,晒干备用,酌量同米煮粥。如《太平圣惠和剂局方》中葛根粉粥。

煮制药粥的注意事项有三: 1、注意水量。

煮制药粥,应掌握好水量,不应加水太多,如果水太多,则无端延长煮煎时间,使不宜久煎的药物失去效果,煎汁太多,病人难以按要求全部喝下;如果加水太少,则药物有效成


分不易煎出,粥米煮不烂。所以用水的多少应根据药物的种类和米谷的多少来确定。

2、注意火候。

这样熬制出来的药粥才能不干不稀,味美适口。熬粥过程中,如果用火过急,可能会造成浪费,且容易煮干。一般用小火煎煮。

3、注意时间。

药物中的成分,有的可以久煮,有的不可以久煮,所以在煮药粥的时候,应把握好煮粥时间,煎煮粥的时间,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功用确定。

滋补类药物及质地坚硬厚实的药物,煎煮时间宜长,解表发汗类药物及花叶质轻,芳香的药物不宜久煎,以免降低药效。

在粥中加入所需药物时,其疗法不同于只用单纯的中药,以求达到驱邪治病的目标;不同于只服单纯的白米粥作为调理扶正的效果。

药粥之中含有药物成分,这决定了药粥不能像普通粥那样随时食用,必须讲究药物的对症原则,不可盲目食用。如果随意食用,不但起不到食疗作用,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损害健康。其次,药粥根据其中所添加药物的不同,性质会根据病症有所不同,一定要辨证服用,有些患者由于自身疾病所限,是不宜久服药粥治疗疾病的。比如糖尿病患者,也要适当进行调整,总之,药与粥完美结合达到协同作用,粥类食疗在中医食疗学中被广泛应用 十分推崇粥疗养生的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本节小结:食粥何止致神仙,药入粥中治亦可。糜粥自养古人方,今来不妨共用之。 食疗小贴士:百合地黄粥 材料:百合,地黄,枸杞,粳米, 步骤:

1、切地黄。将鲜地黄切片,以备榨汁。 2、榨汁。将切好的地黄进行榨汁。

3、放入食材。将百合,粳米投入锅内,倒入地黄汁,加水2000ml

4、熬制。大火煮开,改小火煮30分钟,下入枸杞,微煮2分钟即可。

功效:滋阴清热,养心安神,适用于阴虚内热,精神恍惚,周身不适,又不能名状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lt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