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大题归纳

2023-03-02 21:40: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孟子三章》大题归纳》,欢迎阅读!
孟子,归纳
《孟子三章》大题归纳

《孟子三章》大题归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答: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答: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进攻一方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再从防守的一方举例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得出治国的道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反映了孟子怎样的政治思想?

答: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和”;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富贵不能淫》

1. 分析景春心中大丈夫的形象?他对公孙衍、张仪二人的态度如何? 答:景春认为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态度:景春——羡慕与崇拜。 孟子——鄙视和不屑 2.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一味地顺从君王的意思,没有仁义道德、没有原则,奉行的是“妾妇之道”,没有独立的人格,不过是小人,谈不上是大丈夫。 3. 孟子认为行大丈夫之道的三条标准是什么?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讲道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坚持原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受诱惑)

4.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翻译大丈夫之道前两条标准即可)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5.分析“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本质上的不同。 答:“妾妇之道”本质是指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大丈夫之道”本质是坚守内心的仁、礼、义的坚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共同点——都出身贫贱,经历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孟子三章》大题归纳

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 孟子认为能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生活磨炼,请你举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屈原遭受流放,经历磨难,才有《离骚》问世;居里夫人在艰苦环境下,刻苦钻研,提炼镭元素。 3. 文章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六位历史物,这是为什么? 答:运用了举例论证法,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艰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事例,是为了更有说服力地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lm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