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艾灸的常用养生穴位》,欢迎阅读!
艾灸的常用养生穴位
1、大椎:位于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功效。
艾灸大椎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2、身柱:位于项后第3胸椎与第4胸椎之间。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艾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3、膏肓俞: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千金方》载:“主赢瘦虚损”。长期艾灸膏肓俞,有强壮身体的作用。 4、命门:位于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艾灸命门可增加体重,提高耐冻能力,促进细胞DNA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
5、中脘: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功效。
艾灸中脘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嗝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6、神阙:位于肚脐正中处。常灸此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艾灸神阙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7、气海: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此穴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
艾灸气海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8、关元: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一身元气之所在。 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9、足三里: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此穴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ka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