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本知识

2022-12-24 23:53: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药基本知识》,欢迎阅读!
基本知识,中医药
一、 医药基本知识

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2 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 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5 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

6 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7 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8 心的主要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9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可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

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10、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1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

1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 13、气的生理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作用

14、气血津液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

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气能载气、津血同源

15、气的运动形态:升、降、出、入 16:、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7、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

18、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

19、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开散、

耗气伤津、暑多炎湿

20、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

寒性收引

21、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湿性垂浊、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损伤阳气、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2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23、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耗气伤津、

火易生风纳血、火易至肿疡

24、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

阴维脉、阳维脉

25、中医“治未病”包括哪几个方面:未病先防、瘥后防复




二、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1、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四逆汤中附草姜)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阴郁厥递证、肝脾不和证 2、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湿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3、四物汤:生地黄、川芎、当地、芍药(四物熟地归芎芍) 功用:补血活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4、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还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

5、小柴胡汤:柴胡、黄苓、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丛、更加黄芪生姜枣、少阴为病比方宗)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6、血府逐瘀汤:生地黄、桃仁、红花、当归、甘草、赤芍、桔梗、枳壳、柴胡、川芎、牛夕(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夕芍、血化下行不作营)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7、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8、银翘散: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牛营子、豆鼓、薄荷、生甘草、桔梗(银翘散立上焦病、竹叶荆营鼔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9、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萶水证、水湿内偏、疗饮

10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苑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颜)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11、四君勺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12、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子(保和丸用曲和楂、陈夏苓翘菔子加、消食和中兼化湿、随方亦有用砂芽)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itG.html

相关推荐